找回密码
 注册创意安天

在主流市场中舞动奇迹:经理人的权杖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9-11-10 10:41 | 显示全部楼层
11.员工“瞎忙”的8大原因(3)

破解办法:培训和引进质好的员工,适当拉开他们与普通员工的薪资差距。

俗话讲,“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员工都很努力,企业整体效率差的第六个原因是,企业高级管理人员的管理能力有问题。大家都十分忙,但高级管理人员能力有限,不懂战略上布局谋篇,不会战术上指挥调度,更不能很好地识人、用人,不能有效地利用有限的资源,不能够做到知己知彼、知天知地,所以,在错误的时间、错误的地点、用很优秀的士兵打错误的战斗,失败肯定是必然的。这在战场上体现得十分明显,有的将军能持续打胜仗,有的将军就白白葬送良好的战机和士兵的生命,这种例子举不胜举。作为企业的主管,尤其高级主管,千万不要让员工无为地劳作,你的一个指令传导到基层,各级员工都会为你的指令而忙,忙了半天却没有效果,领导者自身又不敢承担责任,试想结局会怎样?如果这样的次数多了,员工也就疲了,主管者的智慧也就没有效用了,可是,大家又不能违抗上级的命令,怎么办?员工就会兵来将挡,你有千条令我不行,我就忙扫自己的门前雪,大家都在忙,其实是各自忙各自的,装着忙的样子给上级主管看,一级骗一级。还有一种情况就是朝令夕改,作为企业主管,做决策前不慎重,或决策力不够,或耳根子软,做了决策,发布指令后,又感觉原来决策不好,想修改决策,于是出现决策指令正在实施过程中,随意、随时、随便、随机修改指令,导致企业的随意文化。刚开始,下属对此不舒服,时间长了,就摸透了上司的秉性和行事风格,尽管上司发布了命令,他们也担心上司修改指令,于是开始佯动而不真动,上司看到下属在动,也就心满意足了,可就是迟迟不出结果,没有效率。

破解办法:培训现有各级主管,提升他们的管理能力和领导能力,选聘新的有能力的主管。在企业内外范围内,选用真正有能力的将帅之才担任各级主管。

企业文化的导向也将影响企业整体的效率。如果企业鼓励个人英雄主义,不注意培养团队意识和协同作战能力,就会造成每个人都想当英雄,每个人都很忙。但是,这种情况下,大家没有养成协同作战的意识和习惯能力,个人之间存在着工作的边界、部门之间存在着工作疆界。更为严重的,有些人担心他人可能成为英雄,于是制肘他人,甚至人为给他人和其他部门的工作使绊,这都将影响整体工作效率。企业倡导忙的企业文化,那么企业必将为忙而忙,这在一些成长型企业表现得特别明显,老板最看不惯的就是大家闲,员工一闲,老板的心里就堵得难受,有的老板不直接说闲的员工,而是转弯抹角地表扬忙的员工,尤其重点表扬加班加点的员工。其实,有些员工之所以加班加点,是因为他的质不行,上班时间忙不到点子上,瞎忙,忙而无序;还有的人就这工作习惯,爱下班干活;更有甚者是他的品有问题,故意加班给老板看的,老板不了解情况,发现了加班者就表扬。在老板的这种鼓励忙、鼓励加班的文化指导下,企业就开始为忙而忙,而不是为结果而忙,结果是越忙越受到老板的表扬,越表扬人们就会越忙,结果忙而无效。

破解办法:不鼓励纯粹的个人英雄主义,鼓励协同作战的团队意识;不只关注形式上的忙和加班,关注效率,改变“忙”文化,把每个人的工作安排细化,命令他们在规定的时间完成规定动作(规定任务);不关注形式,关注结果和过程,同时注意,不能走上另一极端—只关注结果,只关注结果会出现为结果而结果的现象,那会导致产生更恶劣的企业文化。

大家都很忙,而企业整体效率低下的另外一个原因就是企业的战略定位和战略导向有问题。俗话讲,“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作为一个企业,最怕的也是入错了行,企业现有的资源不支持企业开拓某一领域,而企业的战略制定者自认为可以,结果误进某一行业。这样的话,无论员工多忙,都无法产生客观的效益,累死也够不着。企业的战略定位出错除了表现为行业战略错位以外,还表现为目标顾客定位、商域定位、经营模式定位等出问题。无论是哪一方面定位出问题,都将影响企业整体的效率和效益,大家都很忙,就是看不到效益,当然也就谈不上效率。企业在战略导向上容易出的问题是,战略方向错误和战略方向不定。如果是战略方向错误,整个南辕北辙,无论员工如何忙,也都是负效益和负效率;如果是战略方向摇摆不定,忽左忽右,员工员很忙,但尽是重复劳动和无谓劳动,谈何效率和效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11-11 09:33 | 显示全部楼层
11.员工“瞎忙”的8大原因(4)

企业的战略决定着企业所做的事情是否有价值?企业发展的生命周期决定了企业发展过程必须不断地进行战略定位和战略调整,企业每遇到发展瓶颈都需要战略突破,行业竞争的规律导致企业必须适时地进行战略转型。如果战略定位不准,战略突破和战略转型没有适时做到位,企业必然会出现瞎忙的状况,忙而低效、忙而无效。尤其当行业成熟后,整个行业开始走下坡路时,无论员工多忙都会出现低效;即使企业所处行业正在发展壮大的过程中,如果企业自身的发展走向衰亡期,同样会遇到员工忙而无效的状况。如果企业处在战略突破和战略转型的过程中而没有实现真正的转型时,同样会出现员工忙而无效的状况。企业发展初期,企业的战略定位不清晰,左右摇摆,员工同样得忙,但忙而无果,忙而无效。综上,企业战略出问题,会出现上下很忙,但忙而低效,忙而无效。

破解办法:制定战略要慎重,修改战略更要慎重。企业应结合自身的有效资源(排除泡沫资源),制定正确、稳定、可持续发展的企业战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11-12 10:00 | 显示全部楼层
12.给“防火”英雄记头功(1)

世界上从来只有“救火”英雄,而没有“防火”英雄。深入分析:“救火”者大张旗鼓、轰轰烈烈,“防火”者默默无闻,无人知晓;“救火”者救的是一时,“防火”者无时不在防;“救火”者所做的工作是补救,是减少损失,“防火”者所做的是预防,是不造成损失。这不是说“救火”不重要,而是说要做好“防火”工作,从根本上不让“火灾”发生,也就谈不上减少损失的问题。企业在管理及考核中,应给那些能做好事前控制的人记头功。

如果企业领导只喜欢和重视“救火”英雄,而不重视“防火”者的功劳和作用,那么“火灾”就有可能越来越多,“救火”英雄纷纷涌现,企业也就陷入天天“救火”的状态。

某企业聘请了一家律师事务所做顾问,合同一签就三年,按年定额付费,结果,该企业一年都打不了一件官司,有法律纠纷也大多庭外和解了,可打可不打的官司,一般都不打,更有甚者,同类的官司在另外的企业打赢了,在本企业却输掉了。合同到期后,这家企业又签约了另外一家律师事务所,接受前次的教训,这次企业改为按件付费,不打官司不付费,打官司才付费,有劳才有酬,天然合理。然而,合同签署后没多长时间,企业就开始有法律纠纷,官司便打起来了,结果官司是越打越多,有时有好几件官司同时交叉进行,一年粗算下来,企业打了几十场官司,有输有赢,费用反而上升了。

评论:从管理考核的角度看,可以把签约的律师事务所看做企业的一个部门,企业的付费就是对律师事务所考核后发的薪酬,律师事务所收的费用就是他们工作的报酬,企业的付费方式就是考核方法。律师事务所如何为企业工作服务则主要由签订的合同条款,即付费方式决定:按年收费,律师事务所的工作就是安排一年365天的工作进度;按官司件数收费,律师事务所只能不断找官司打,官司也就自然产生了。所以说,这社会上的许多事情是需要时才发生的。同理,考核企业员工也是如此,企业怎么考核奖励,员工就怎么干,企业考核奖励的条款就是指挥员工工作的指挥棒。因此,作为企业老板、领导、人事管理部门,在考核奖励员工时应深思熟虑,慎重行事。

一次,笔者与几位企业界搞管理的朋友吃饭,席间一位姓张的朋友向一位企业老板姚总推荐人才。姓张的朋友说:他认识很久的一位朋友,前几天被企业辞退了,看能否在姚总手下谋个差事,并极力推荐这位朋友如何如何能干,绝对是一把好手,他十分了解,敢以自己的人格担保。于是有人问:“能干的人为何下岗了?”姓张的朋友说:“说起来大家都不信,我的这位朋友十分有人缘,绝对是一位公关好手,处理人际关系得心应手,两年多以前,被一位老板请去,目的是解决企业在经营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骚扰’,以便老板能有更多的时间干些其他事情。这位朋友上任后,干得很卖力,凭着自己的润滑协调能力,在半年之内基本上摆平了各种麻烦,随着时间的推移,企业内外环境不复往日的动荡波澜,企业在内外和谐的环境中运行。我的这位朋友几乎天天处于‘无事’状态,于是老板又逐渐给他加码其他工作,而新加的工作又不是他十分擅长的。为此,其他部门多有微辞,于是老板就借故辞退了他。”

在场另外一位郑姓朋友补充说:“这种事情我也见过,以前我工作的单位,一些乱七八糟的公关吃喝打点费用估计就得花掉差不多十几个员工的工资,这些乱七八糟的事情影响到企业正常的经营活动,员工也因此缺乏一种安全感。后来请来了一位能干的公关经理,大概也就半年的时间,这种乱七八糟的事情几乎没有了,公关费用大大降低,企业处于健康的、宽松的、和谐的运转状态。后来,这位公关经理也被辞了。”

听了几位朋友的议论,我也给大家讲了一则故事。

徐福应受头功

东汉宣帝时(公元前73年),徐福三次向皇帝上书:霍光家族生活奢靡,陛下如爱护他,应给予抑制,以免霍氏走上败亡。后来(公元前66年),霍家果然叛乱被除,许多人因为平叛霍家有功,被封为诸侯。于是,有人替徐福上书:徐福在霍家没有叛乱之前,曾三次上书提醒,请求防范杜绝。如果当时皇上采取了行动或措施,或许今天就用不着分封土地,封赏这些平乱的人了,因此,希望奖赏徐福。于是汉宣帝就传令把徐福记为头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11-13 09:25 | 显示全部楼层
12.给“防火”英雄记头功(2)

从管理学控制论的角度看,事后控制不如事中控制,事中控制不如事前控制,可许多经营者因忙于各种事务,往往只能事后控制,结果越来越忙,越忙越乱,越乱越忙。越忙企业的管理成本越高,企业的经营成本也越高,甚至最后无法维持经营。

从考核员工的角度看,究竟谁干得最好,当然是前面章节中提到的扁鹊的大哥和本章开头所讲的那两位公关外联朋友。可现实中,这些能干的人所做的工作,一般人看不见,甚至许多领导和老板都看不到“扁鹊大哥们”的能力和功劳,认为谁最忙谁就是最好的,谁能“救火”谁就是英雄,这正是世界上永远没有“防火”英雄的原因。那些做到点上的人以及做表面文章的人受到了肯定和表扬。

企业要想摆脱天天“灭火”的急乱状态,作为企业的主考官,对下属的考核应该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要忽视那些真正为企业做贡献的、默默无闻的“防火”员,应该给他们记头功,不要总鼓励和奖励那些为企业完成销售以及关键时候大显身手的“救火”队员,而应该对那些不易量化的后勤管理及保障工作岗位的人员做一次深入的考核,对做得好的也应该鼓励和重奖。

如何考核这些不易量化的幕后的管理及后勤保障工作呢?不仅要听他们讲,还要看他们怎么做,更要“看”(其实是一种感觉)他们的工作实效。听要兼听,多方位听,听出音来;看要能够洞穿假象;感觉是要综合的效果。

管理及后勤保障部门的工作就是,保证经营部门和整个公司组织的有序高效运转,为公司正常的运转提供稳定优良的平台,为公司创造一个优良的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明确了这一点,一切都好办。无论他们汇报工作时讲得多么神采飞扬,无论是亲眼看见他们多么辛苦和劳累,这些都不可能代替事实上的工作质量、工作效率以及工作效果。比如说,你部署了一项工作,他们完成得出色程度超出你的想像,而且在完成过程中,没有打扰你,没有因完成一项工作而兴师动众,工作成本也比预想的低,完成后也没有产生其他的负面影响和长期的不利因素,并且他们能经常这样地完成任务,那么,这样的员工就是优秀的员工。又比如,一个负责公司外联的部门经理,整天给你汇报工作,向领导讨教该如何如何办,而且,公司内外麻烦不断,那么,无论这样的下属多么辛苦,他吹得如何乱坠,都不足以作为证明他能干的凭据;相反,公关外联部经理没有过多地炫耀自己的本事,不吭声地把外面的事情全摆平了,为公司创造了一个良好的环境,而且花费的成本又不高,他就是一个能干的经理。尤其当领导长时间不在公司,公司没有出现乱七八糟的事情,平稳有序地进行,那么负责此项工作的人一定是位能干的人;相反,领导出差不到两天,各种工作电话紧跟而来,大有天塌下来之势,好像离开了领导一切都无法运转似的,把领导奉为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核心人物,这样的下属属于不称职的那一类。领导若不能明白这一点,就无法搞清楚哪位下属是优秀的,把笨蛋无能的下属持续不断地打扰自己看作是好现象来表扬。对管理及后勤保障部门工作的评定更多的靠领导的一种感觉,能让主管领导闲下来,心里踏实下来,而工作又能有条不紊地进行,说明以上部门的人员是好员工。

当然,也有些下属隐瞒事实真相,把“火险”问题掩盖起来,粉饰太平,给领导一种错误的信息,这样的“防火”者也不是没有。对此,领导也不要怀疑自己的判断,因为,纸是包不住火的,下属隐瞒了一件事情,很快就会有各路与此不协调的信息反馈回来,无论下属隐瞒得多么巧妙都掩盖不了信息的传递。况且,当一个人说了谎的时候,他将用至少10倍的谎言掩饰第一次的谎言,所以不要担心下属隐瞒事实的真相,他根本掩盖不了,因为世界上传递最快的就是信息,尤其是与事实不协调的信息,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坏事传千里。有些比较霸道的部门负责人,由于各种原因故意排斥异己,人为堵塞和截断信息通道,心想这样一来就把信息给过滤了,事实上越是这样,其过滤掉的、不愿传出的信息越是传递得快,并且还会被添油加醋地传出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11-16 09:31 | 显示全部楼层
12.给“防火”英雄记头功(3)

对于经营岗位人员的考核比较容易量化,但也不能简单的纯量化考核。对经营岗位的员工考核应分两部分,一是经营指标的考核,这是容易量化的部分;二是非经营指标的考核,即在完成经营指标的过程中,是否寅吃卯粮、竭泽而渔,给后续工作带来了麻烦;是否给公司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因素;是否给其他经营部门带来了不利的影响;是否给管理工作平添了一定的负累;是否考虑到公司的持续性发展问题;是否考虑到公司市场综合管理以及拓展问题;是否给公司的品牌和声誉带来一定的影响……这些量化起来很难或根本不可能量化的,有些只能是凭一种感觉进行感性的判断。所以,经营部门完成的经营指标只能作为考核的其中一项指标,而不能作为全部。

在实际的企业考核工作中,因“扁鹊们”所做的工作是事后控制工作,是彰显性强的工作,所以考核起来很简单;“扁鹊的大哥们”所做的工作是事前控制的工作,是人们不希望发生的工作,是幕后工作,是不易量化的工作,考核起来麻烦。作为企业,首先重视“扁鹊的大哥们”所做的工作;其次应知道如何考核他们所做的工作,明白他们所做工作的好坏标准;再次,重奖做好幕后工作的人。他们在默默无闻地做好这些工作,甘做幕后英雄,因此应该给这些“防患于未然”者记头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11-17 09:12 | 显示全部楼层
13.惩治民营企业内部腐败的7大措施(1)

靠亲情信任建立起来的反腐体系不可靠

民营企业成长初期都是依靠亲情的纽带建立经济组织。民营企业靠情、义、了解、信任等非正规组织手段,抵御和防范侵犯组织利益的行为,不像国有企业那样,监督机构组织健全,设有如党委、纪委、团委等一整套的思想教育管理监督机构。从经营管理成本的角度讲,民营企业一般也不考虑建立这些组织机构。民营企业在成长初期,由于规模小,靠大家的相互了解、信任,靠良心,靠自觉等这些道德范畴的东西保护组织的利益。当民营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时,外来人员不断进入,如何监管呢?这时靠老板个人的两只眼睛,靠与老板个人亲情关系的远近程度,建立起一个非正式的监管体系。事实上,这是不可靠的,而且是低效的。

老板个人是不可能完全监督到位的,亲情关系网的监督能起到一定的作用,但是,这样的监管方式,弊大于利。首先,正常的经营管理组织在运转的过程中受到这非正规的组织的监管,不成体统,会干扰正常工作的开展;其次,还会对正常的经营管理者造成心理上、感情上的伤害,认为老板根本不信任自己,心情会不顺畅,影响到其积极性的发挥;最后,这样的监管体系本身就是个有缺陷的监管系统,监管者的能力大孝自身品行都是不确定的,能力弱的时候监管不力,自身品行有问题时麻烦可就大了:老板在亲情和真实之间徘徊,往往亲情占据上风,造成冤错假案,影响企业的正常发展。

法律上和文化上缺乏对民营企业财产有效保护

民营企业不乏思想开放的才俊人士,这些人士想在这个似乎宽松的舞台上,一展自己的拳脚,民营企业里也不是没有想捞一把就走的人,后者在民营企业里比在国有单位里,更容易达到目的,因为民营老板以为,只要你能给我创造效益,我分给你一部分有何妨,于是给创造优秀业绩的员工一定的提成,老板不但说到而且能做到,不像在国有企业里,领导给职工奖励提成时有很多顾虑。给员工提成奖励在民营企业里本是正常的事情,但是,如果员工的德性不高,素质欠佳,这些员工在提成奖励中可做的文章可就太多了。有人就会截留款项,甚至拒交款额,比较刁的员工占完便宜就走人,这些员工摸透了老板的心理,“你也不会跟我计较这些小钱而耽误你的大生意的。”

民营企业员工特有的受雇心态导致腐败变成了均贫富,甚至以腐败为荣

民营企业之所以廉政建设状况差,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看似有人管,其实没人管;在国有单位则正好相反:看似没人管,其实无形的达摩克斯利剑始终高悬着,处处高悬着,一旦员工挪用公款、贪污、受贿等,不仅有退赔、罚没等经济处罚,而且还会有党纪、政纪处分,影响到提升、政治仕途等,还要在档案里写上一笔,更严重者还要受到刑事处罚、判刑等。所以说,在国有体制里,员工的腐败错误对员工个人的影响是全方位的、深刻的、持久的、终身性的,甚至是辐射性的。而在民营企业,显然不一样,出了问题,往往退赔了事,或部分退赔,老板以尽可能挽回经济损失为最高目标,至于其他影响则几乎没有或很微校在风气不太正的民营企业里,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员工和老板由于是真正的劳资关系,双方的矛盾有时几乎是敌对的和不可调和的,有这种腐败行为的人,不但不会被广大员工所痛恨,反而会被有的员工推崇,认为是勇敢的表现,“早该治治老板,谁让你有钱,谁让你扣门儿,对我们苛刻呢?老板活该,应该被治一把,我有机会,我也会这样做。”腐败行为出现时,若老板没有及时处理或处理不力、处理不当(或过轻过重),都会助长这种行为的再发生,以致形成腐败风气,甚至大家以腐败为荣,相互交流腐败经验,取长补短,互相促进。腐败行为在民营企业里是有其思想根源和环境基矗

家族利益纠分导致民营企业内部的大腐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11-18 09:50 | 显示全部楼层
13.惩治民营企业内部腐败的7大措施(2)

很少有民营企业的老板不想把自己的企业做大做强的,但民营企业发展的历程几乎无一例外的是家族式—兄弟几个或亲朋好友共同打天下。在企业初期或企业规模较小时,大家能够同心协力,共患难,一旦企业发展起来后,问题就会暴露出来,相互之间会因为职权、利益、分配等问题,矛盾横生,反目成仇,刀枪相见,这些都将影响民营企业的发展生存。民营企业发展到一定程度,一般是资产规模达千万元以上,年营业额在数千万时,由于内部利益的纷争迭起,导致好端端的企业垮掉,关于此类事件的报道屡见不鲜,哪怕是兄弟、夫妻,甚至是父子,都概莫能外。为了利益,明争的有,暗斗的也有,各把一方,互不相让,一旦有机会,将出现私自截留几万、几十万,甚至几百万款项。巨额款项一旦被挪用,将影响到整个企业正常的经营和生存,使企业处在危险的边缘。这事若发生在国有企业,很简单,报案就是了;若发生在民营企业,情况就复杂了。犯案的是自己的最亲的人,远的说也是表亲,或是好朋友,面对此情此景,若报案,那不是叫大义灭亲,而是叫灭亲无义了,闹不好还会闹出更大的麻烦来。企业主事的人左右为难,报案追究于心不忍,良心上过不去,自己还要落一个不仁不义,只认钱不认人的罪名。犯案的人也会理直气壮:“咱们一块打天下,你整天风光,我什么也没有,有的只是吃苦受累,这部分钱是我应该得的那一份,我拿的还远远不够,你还得给我多少多少。”这种情况说不情,道不明,清官难断家务事。这种情况下,惟一能够平息双方争斗的是企业的命,这企业如同夫妻双方共有的孩子,都在争夺孩子,一旦失手,孩子掉地上死了,什么也没有了;同样,争闹的时间久了,无人照看企业了,企业就会慢慢断气。

民营企业是我国社会有机的经济组成部分,随着民营企业队伍越来越大,民营企业的从业员的数量的上升,民营企业对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影响及贡献也越来越大。如果民营企业不加强廉政建设,势必会影响到整个民营企业的健康发展,从而影响到我国整个经济建设的健康发展,更进一步讲,会影响到整个社会风气,影响到法制建设,影响到社会文明程度的提升和全社会成员整体素质的提高,进而影响到整个社会的稳定大局。试想,若民营企业不加强廉政建设,员工没有廉政建设的思想意识,以侵占老板(他人)的利益为荣的话,后果不堪设想。员工是流动的,尤其是对刚参加工作的年轻人来讲,正处在职业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时期,没有积极的、正面的、真善美的价值体系、人生观念和道德意识占领思想阵地,消极的、负面的、丑恶的将侵入他们的思想肌体,这样,整个社会的道德水平将会出现较大的滑坡,培养的人才将是畸形的和不健康的,“既是网络天才,同时又是杀人犯”的丁哲现象还会频繁出现,这样的人才将会更加危险,例如,电脑黑客对经济和社会造成的负面影响之大,已不能不引起人们的警觉。我国已经是WTO成员国之一,WTO带来的将是整个信用机制的建立,是规则意识的加强、是公平透明的竞争环境,如果我们社会的经济细胞—企业不加强对员工廉政意识等的教育,那么在目前国际竞争国内化、国内竞争国际化的大环境下,我们的企业将会吃大亏。

随着民营企业规模的发展壮大,廉政监管问题将会越来越突出。靠员工自己忠心的表白,靠员工自身的良心和自觉都不可靠,也不是长久之计。所以,就现今的民营企业来说,更有必要加强廉政建设,防止内部腐败的滋生、蔓延,可从以下7方面入手。

一是企业内部加强职业教育。企业应加强对员工的职业素质教育,对经理人应加强职业化教育。在民营企业成长初期,就应加强廉政建设,进行经常性的廉政教育,召开廉政会议,从而为企业组织的健康规范发展奠定基矗

二是严格流程设计。从流程设计上入手,减少腐败现象的发生,腐败之所以发生,往往是操作流程的漏洞给腐败以可乘之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11-19 09:50 | 显示全部楼层
13.惩治民营企业内部腐败的7大措施(3)

三是加强廉政制度建设。从制度上加强腐败的惩治力度,建立一整套的廉政监管组织制度,尤其要建立规范完善的廉政制度。

四是建立正规的监管组织体系。廉政机构组织的完善,有助于廉政监督到位,开展常规性的反腐活动,起到震慑作用。民营企业不能靠内部安插“克格勃”的危险方式进行监管。

五是加强技术防范。技术上的监控将会使腐败无机可乘,无计可施,技术措施在内部反腐败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六是引进战略投资者。战略投资者的引进将改变企业原有的投资结构,使企业投资主体多元化,使纯粹的民营企业变成了公有企业和公众企业,根本上遏制家族利益纠分导致的大腐败。

七是建立员工和经理人的职业档案。从社会层面上建立行业职业经理人和员工的职业档案,使有腐败等污点的职场人士遭遇信誉危机及就业的门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1-19 19:49 | 显示全部楼层
老李疯狂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11-20 09:30 | 显示全部楼层
14.经理人的决策术(1)

有人说最好的决策就是不决策,就是谁能做出正确的决策就让谁决策。但我认为这种说法有失偏颇。因为决策是经理人一项应有的职能,而且是必须履行的一项职能。

职能虽是一样的,但不同的经理人(为了表达上更有效,在本章后面的部分,经理人用企业主管称呼)在运用决策职能时,因手法不一样,产生的效果大相径庭。

最常见也最简单的决策方法就是,主管有了完整的解决问题的方案,直接下达命令,让下属执行。这样决策的好处是简捷、不唆,缺点是,虽然主管享用了充分的决策权和发布命令权,但下属执行此命令只是为了完成任务,因而不可能给主管带来“意外的惊喜”。

这种方法一般适用于军事领域(即便优秀的军事主管也非常注重通过决策激励人),但在企业中实施,其效果就会大打折扣,因为这种决策没有完全满足下属的舞台感、成就感等心理需要。

在实际的操作中,有的主管虽然有了完整且完善的方案,但放在自己的心里不说,而问计于下属,当认真听完下属的方案后,会根据下属方案与自己方案的差异程度,采取不同的处理方法。

当下属和自己完全一致时

下属拿出的方案和自己的方案一致时,主管会以欣赏的心态和语气说:“好!这主意好!就照你的意见办。”如此一来,主管就在表扬下属的过程中“轻松”完成了自己的决策。下属在得到主管的欣赏和肯定后,会全力以赴地、创造性地执行决策方案。因为下属的心中充满着成就感、自豪感:自己不仅是直接的操作者,而且也是设计者。当自己在干自己愿意干的事情时,思维肯定是积极的,思维的方向会全部指向成功,集中于成功。下属在此种状态下执行任务,其结果肯定是出色的。

当下属和自己大体一致时

下属的方案和自己的方案大体一致,也就是说下属的意见和主管的意见虽不完全一致,但重叠的部分很多。主管会鼓励地说:“你的意见很好,照此做就行了,但有一点需要注意……”于是主管就把自己的意见以商讨的口气提出来,下属就会很容易理解,并按修改后的方案执行。这样做的效果会很好,因为主管首先肯定了下属的意见,即使修改也是在肯定的基础上修改的,于是修改的过程也是下属领会上级意图的过程。这样做,下属同样会怀揣着自豪感和成就感完成任务,同样会在执行任务过程中积极地把思维打开,一切朝着成功的方向努力。

当下属和自己出入很大时

下属的方案和自己的方案重叠性很小,而且下属的方案有明显的不可行性。主管也会说:“好!你的方案中有一点很好,就是应该这样做。”然后针对方案中的不足之处与下属平等地展开研讨,最后双方在相互的研讨中取得一致意见。这不仅是下属和主管意见沟通的过程,也是上级听取下属意见的过程,是上级不断完善方案的过程。这样的方案出台,是在肯定下属方案某一部分的基础上而来的,下属执行此方案过程中,会认为该方案有自己的智慧,自己就是这个方案的最初设计者,同时自己还是方案的操作者,在讨论过程中,主管也听取或采纳了自己意见,自己得到了尊重。这样,下属在执行方案的过程中,同样会尽心尽力、尽职尽责,出色地完成任务,奔向成功。

当下属和自己完全相左时

下属方案和自己的方案完全不一致时,即使下属提出的方案毫无值得欣赏肯定之处,有的主管也不会张嘴否定,而会以商量的口气说:“你看这样行不行……”双方在平等友好的协商过程中,新的可行方案也就产生了。下属首先是理解了这个方案,另外也参与了方案的制定过程,方案中有自己的智慧,感觉受到了主管的尊重。因此,下属在执行方案的过程中自然也会积极地打开思维,朝着成功的方向前进。

当自己举棋不定、没有主意时

主管没有方案时,会主动礼贤下士,广泛收集意见,走民主集中的道路,从而做出正确决策。无论如何贤能的主管,也不可能事事、时时都是智多星,主管也有没主意的时候。好的主管此时会通过各种方式,认真征求下属意见,下属看到主管如此下问和民主,也会竭尽全力,为主管出谋划策,使主管产生一个民主的、完整的优质方案。下属在执行此方案时,会认为主管采纳了自己的意见,感到自豪和光荣,从而积极、创造性地完成任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11-23 09:29 | 显示全部楼层
14.经理人的决策术(2)

愚蠢的主管时常因控制不住自己的表现欲,与下属争风吃醋,而忘记了自己是主管。

当看到下属的意见和自己的意见完全一致时,他会平淡甚至不屑一顾地说:“英雄所见略同,你和我想到一块儿去了”;如果发现下属的方案和自己的方案有不一样的地方,尽管99%都一致,但为了显示自己的高见,会抓住下属方案中的不妥之处,先批评一通,然后提出自己的看法,并命令下属照此执行;如果发现下属的方案中有很多错误之处或不完善之处,就会大为光火,毫不客气地批评下属,驳得下属体无完肤之后,再让下属执行自己的命令。

这种做法,尽管主管初衷没什么恶意,但为了表现自己,忽略了下属的感受,极大地伤害了下属的自尊心,导致下属产生了抵抗情绪。下属以此心态执行任务,结果可想而知。即使完成了,下属也会认为自己是主管眼中一种简单的执行工具。

有些主管自己本来就没有多少智慧,但又不承认现实,往往采取耍小聪明的做法,愚弄下属。

先不说自己没主见,而是耍小聪明:先以命令式的口吻让下属谈谈对此问题的看法。下属谈完后,自认为下属的方案可行,于是主管有两种表演方式:一是自己脱口而出:“我两年前就是这样想的。”于是下属就会想:“两年前你都这样想的,干嘛还问我呢,谁知道你两年前想过没有?”二是为了掩饰自己的无主见,怕面子上过不去,就直接批评下属的意见不好,大大贬斥一通,待撕破下属的面子后,自己再提出一个方案,并命令下属照自己的方案执行。下属过后仔细一琢磨就会发现:主管所谓的方案只不过是自己方案的翻版而已。“可恶之极1除了咒骂,有的下属甚至认为主管是盗窃他人智慧的贼。试想,在这样的情况下,下属执行方案的效果肯定大打折扣。同时,下属会憋一肚子火儿无处倾诉。这时,趋炎附势的小人就会趁机活跃起来,滋生不健康的文化氛围。

更有品行不太好的下属,会变着法子耍弄这样的小聪明主管,因为主管暴露出了自己多方面的弱点。

在特定条件下,决策权力下放也不是不可以。但是有的主管在自己没有主意时,随意下放自己的决策权。因自己一时没主见,下属又逼得急,于是不管事情大小及重要程度,主管往往随口说出:“你看着办吧。”

面对此种不负责任的决策,负责任的、正直的下属会很为难,因为如果自己真的办了,等于越权。本来这个决策权力是上级主管的,结果主管把球踢给了自己,怎么办?不办吧,又耽误事儿,搞得下属左右为难,贻误战机。

当然,面对此种情况,也不是所有的下属都为难,还有的下属会暗自高兴,那就是怀有私心者以及小人,这两种人都会得此“令箭”,朝着有利于自己私利的方向努力奋斗—真的“自己看着办了”。

所以,主管一般不要随意下放自己的决策权,决策是主管岗位本应有的职责,怎能把本职工作甩给下属去干呢?当然,主管也千万不要把下属该干的活儿,拿上来自己干,毕竟各司其职是最起码的职业准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11-24 09:43 | 显示全部楼层
15.如何有效颁行新制度(1)

有人活动的地方就会有规则,同样,人的活动演变了,规则也就改变了。任何新制度的颁行,都代表着领导者心中的一番憧憬。如何使新制度的推行产生我们期望的效果呢?这就不是“谁说话算数”的权力问题,而是一门实实在在的艺术。

制度是用来约束人的,如何使组织成员乐于接受约束人的制度,如何让制度发挥最大的效用?这是每一个组织的负责人所追求的。当组织出台一项制度,大家都反对时,这项制度肯定不能出,即使出了效用也肯定是负面的;当组织出台一项制度,所有组织成员都赞同时,这项制度也肯定不能出。好的制度肯定是一部分成员反对,一部分成员赞成。

每个企业,无论是国有还是民营,建章立制工作是必不可少的。规章制度不是一成不变的,它需要不时地修改完善。同样是企业新制度,推出后产生的效果可能迥异,这是什么原因呢?如何让长着一副严肃面孔的规章制度拥有温情并产生好的效益呢?本章就此提出一些观点和看法。

企业是以盈利为目的合法的经济组织,是组织就要有组织游戏规则,这个规则不是一成不变的,是随着影响企业内外各种要素的改变而改变。在当今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企业的内外环境一刻不停地发生着变化,市场的环境在变、客户的需求在变、竞争对手在变、企业内部每天都在变,员工自身也在变,一切都在变。一个持续变化的企业组织,必然要求其组织规则跟着变,因此,企业的规章制度必须不断改变,即不断地修订、完善、补充。通过制度的不断建立和建全,企业才能持续适应变化了的客观环境;否则,企业组织就有可能在日新月异的环境变化中,很快遭遇淘汰。

企业在修改完善制度的过程中,经常遇到的问题是员工的抵触和反对,甚至是高层的反对。这几乎是每个企业管理者遇到的最头疼的问题。制度不变,将会影响到企业的发展甚至是生存,而改变时又会遭遇企业各个层面的反对,甚至是高层的反对。如果此时强制推行新制度,有时因反对力量过强,可能造成企业内部的纷争,影响内部团结和员工的情绪,进而影响工作效率和产品质量,甚至导致企业效益的滑坡,严重时还会导致企业颠覆性的波动,给企业造成致命性打击。这绝不是危言耸听,有些企业就是在修改制度的小河沟里翻船的。

企业在修改完善制度的过程中,要想避免上述种种问题,首先就要弄清问题发生的原因。常言道,“习惯是世界上最难改变的东西”。为什么习惯难改呢?因为人的第一天性就是懒惰,不愿改变现状,想一切维持现状;其次,从管理学的角度讲,企业完善规章制度是为了加强管理,目的在于约束员工的不利于提高工作效率的行为,员工看到新制度对自己的制约性后,产生本能的反应;第三,从现代行为学分析,人们都不愿离开舒服区,人们在一种环境中待久了,当外界环境改变时,就会在心理上产生不舒服的感觉,想停留在舒服区不动。所以,当企业组织要改变大家都已习惯了的游戏规则,即规章制度时,自然而然地会遭到来自多方的反对。

毋庸讳言,是人们懒惰的天性和愿意因循守旧的自然属性,自觉不自觉地妨碍着我们修改和完善规章制度。找到了原因,解决问题的办法也就有了。

第一步,非正式抛出话题,进行制度修改前的预热。人们习惯了在原来的规章制度约束下的工作环境,新制度的推出最好不要搞突然袭击,要循序渐进,看准机会引出话题,并轻描淡写地议论上两句。这时有心的人就会琢磨这句话的意思,并继续寻找领导要修改规章制度的根本原因,有时这些员工为了显示自己先知先觉的智慧,还会私下在要好的同事之间议论探讨领导讲话的意思,甚至就此问题展开针锋相对的争论。其实,这些有心的聪明员工在任何企业内部总有那么几个(即使没有,企业组织也会造就出来,这是企业组织和人的属性共同作用的结果)。他们这样做,等于是替领导做思想动员工作,他们不仅努力说服了自己,而且也说服了他周围的人,以适应即将出台的新制度。所以,有经验的领导,当他想要修改和补充制度时,往往会在这些有心的聪慧的下属面前,非正式地抛出话题,引导大家议论几句后,又转移到其他话题了。如此反复两三次,预热的过程基本完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11-26 09:56 | 显示全部楼层
15.如何有效颁行新制度(3)

制度需要变化,并不是说所有的制度都可以朝令夕改,制度也需要一个相对的稳定性。那么什么时候修改制度呢?我认为,企业在淡季修改完善制度,效果最好。

一般情况下,旺季时,制度需要相对稳定,这是因为,旺季制度改变太频繁,改动幅度太大,容易动摇军心,影响员工的心理稳定,从而影响到企业繁忙的经营活动。淡季时,对制度做些改动,同样也会影响到军心,也会波及到员工的心理,但对企业的经营影响不大。

在淡季,企业可以静下心来研究现有规章制度的过时及不合理的地方,可以总结、评价刚过去的那一个旺季中,制度对企业经营管理活动的影响,及时发现不合理的成分,并加以修改;如果是旺季则没有时间和精力来做这些事情。在淡季建章立制,还可以发扬民主,让员工参与到制度的修改、补充、制定、建立当中来,增强制度的完整性、民主性、可操作性。如果是旺季,员工都忙于经营活动,这时让员工参与制度的修订工作,用一线人员的话来讲,就叫裹乱,新制度的效用也将大打折扣。制度是要约束大家的,让全员遵守的,如果在制定过程中能得到尽可能多的员工的参与,制度在贯彻过程执行过程中会顺利得多。

明确地说,企业的建章立制工作应在对前一个旺季工作总结之后,在下一个旺季到来之前进行。

民主讨论过程要自上而下

一般情况下,制度修改推出要自上而下,决策层先统一思想,若不能取得基本一致就不要盲目形成决议,不然一个领导有意见,制度的贯彻执行就可能在他所领导的部门受阻。在决策层不能取得一致意见,或意见明显相左时,就扩大范围,在中层或部分中层会议中讨论,若还不能取得一致意见,还可以直接听取基层的意见。不同级别、不同角度的讨论会,不仅能消除决策层意见的分歧,而且更大范围内的参与讨论,实际上是一个贯彻执行的过程。

防止因某一个主管领导的意见相左,没有做更深入更细致的讨论就形成决议,向下贯彻。若能在决策层取得完全一致的意见,制度就可以成文下发,因为各主管领导会主动地做下属的工作。

不要企求意见的完全一致

推行一项新制度,总要冲击到某一部门、某一部分人的利益,要想达到意见的完全一致,几乎是不可能的。真要是意见都完全一致了,没有丝毫的不同意见,倒要注意了,就要考虑该制度是否是以牺牲企业组织的利益为代价,或是有其他方面的因素在起作用。制度是用来约束人的,怎么可能组织中所有的成员全赞同呢?

行文不可含糊暧昧

修改制度忌讳考虑不周,造成不同制度的冲突和矛盾;制度的行文不要模棱两可,含糊其辞,要用不容置疑的语气叙述制度内容。

宣传贯彻不要走过场

许多企业在制定制度上下功夫不小,可到了宣传贯彻制度时,力量却开始衰减了。其实制度要起作用,关键在宣传贯彻,尤其在于中层经理会不会宣传、如何宣传、何时宣传。宣传贯彻制度要有措施,要有制度保障,而且还要对此进行监督考量,切忌走过常

新制度执行的瓶颈期不可迁就手软

当制度推行后,最常见的问题是,执行制度时弹性太大。企业管理最危险的是有制度而不执行,许多企业往往制定了许多制度,但真正执行的很少。当制度刚刚推行的时候,敢于违反制度的往往是要人和横人,如果此时对违反制度者不照章处罚,制度就成了一纸空文,再想让此制度发挥效用很难。所以,制度在最初推行时,一定不要心慈手软和马虎大意,这时是一项新制度执行的瓶颈期,过了这个瓶颈期,制度一般就能正常发挥作用了。

新制度过了瓶颈期后不要太教条

新制度的瓶颈期过后,有可能会有这样那样的情况发生,执行制度时过于教条,也不利于制度发挥作用。教条的结果是,大大伤了制度的公正性和客观性,把公司推到了员工的对立面。任何制度都不是百分之百适时的,从制度推出的第一天起,制度就是历史的产物,换句话说,制度中的部分条款就有可能是过时的。企业每天都在发生变化,而制度总是保持相对的稳定性,不可能天天修改同一制度,所以,制度的执行者要注意原则和灵活相结合,不要太教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12-18 09:46 | 显示全部楼层
16.下属是能人怎么办(1)

工作中下属是能人的现象随处可见,不然就会像九斤老太说的那样“一代不如一代”。经理人对待能人下属的态度千差万别,这不仅影响着下属能人的命运,同样也影响着自身利益。究竟该如何对待能人下属呢?

第一,以欣赏的心态看待能人。心态好是指心态要平和积极,不要有嫉妒心理,如果有嫉妒心理,就会有许多变形的行为和语言产生,这大大影响到领导者自身的形象和声誉。积极的心态是指以欣赏的心态看待能人下属,这样不仅下属会有自豪感和荣耀感,而且也会积极地把能力都发挥出来,领导者自身也会受到能人和能人以外的人的尊重、信赖和佩服,大家会跟着干,团结起来,进行开创性的工作,工作效率会大大提高。下属是能人是值得高兴的事情,有能人要比没有能人好得多;能人可以做好多工作,而且可以做一般人做不了的工作,解决一般人解决不了的问题。

第二,对待能人时,要把握三个字,一用、二管、三养。

第一是要用。给能人具有挑战性的工作,千方百计地调动能人的积极性,让能人出色地完成工作,让能人的能力得到发挥,让能人的才华得到施展,给能人以舞台满足感,只有这样,才能留住能人,否则能人迟早要离去的。

第二是要管。能人毛病多,恃才傲物,爱自作主张,因此,必须要管,要有制度约束,要多与之进行思想沟通交流,力争达到共识和共鸣。目的在于相互了解,防止因相互不了解,产生误会和用人不当,出现麻烦和损失。

第三是要养。能人往往招致组织中其他人的嫉妒,而且能人往往把持不住自己的表现欲,不分场合地张扬其才华,这就更容易引起别人的反感,成为组织成员的众矢之的。如果一味地偏爱能人,领导自己也可能受到攻击和损伤;如果顺应组织中的其他成员的心理需求,对已成为众矢之的的能人给予打击排斥,能人很可能离开组织或对组织造成损害。

妥善的解决办法就是,领导采用养的办法。如果能人是鱼,组织就是水,而这个组织是由组织中的每一位成员组成,也包括能人自己。因此领导除引导能人少说多做,做出成绩外,还要善意地、有艺术性地帮他改掉毛病,要教导组织成员解放思想、更新观念,见贤思齐,使组织形成团结合作积极进取的健康氛围。组织健康良好,自然就能养住能人,而且还会培育出更多的能人,吸引组织外的能人,使组织成为一个聚贤的宝地。

第三,荐举能人。有机会要力荐能人上,不要担心能人和自己平起平坐或超过自己。能人上,对领导自身来说利大于弊,在一定程度上有利而无害,对组织来说,还可以培养更多的能人,大家看到能人能上,会争先恐后提升自己的能力,从而提高整个组织的战斗力。不然,遇机会能人上不了,都窝在组织内部,不仅能人有怨言,其他人也会认为能人再能也不过如此,何必努力呢?于是组织缺乏向上的动力和活力,会变得死气沉沉,工作效率和创新也就无从谈起。如果领导故意压制能人,让庸人或小人上,不仅打击能人的积极性,使能人对组织彻底失望,而且,组织中的其他成员也会有看法,对组织产生失望情绪,组织将形成危险的文化氛围,大家不但不积极工作,而且还会走歪门邪道,拍马屁,告黑状,搞得组织乌烟瘴气。

第四,培养能人,为自己升迁做准备。组织中如果能人少或没有能人,领导者的任务就是要千方百计地培养能人,造就更多的能人,为自己的调岗和升迁做准备,也就是说让能人下属催着自己升迁,不然的话,自己没有培养出能人或没有能人接班,关键的时候,自己的升迁就多了一道障碍。试想,如果没有能人接替你的工作,你能调走和升迁吗?另外,只有培养出能人才说明你是能人,你是比能人更能的人,你能担任更重要的角色,如果连个能人都培养不出来,那说明你自己只是小角色,是一个只会干活的人,你也不可能被更高级别的组织和领导看中,升迁到更高的职位上,或担任更重要的角色。自己组织输出的人才多,有很多能人到组织以外的系统任职,对你自身和组织来说,都是一笔很好的资源,为自身和组织的生存发展,创造一种良好的环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2-18 09:48 | 显示全部楼层
不错,老李继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创意安天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创意安天 ( 京ICP备09068574,ICP证100468号。 )

GMT+8, 2024-11-18 13:49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