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天实验室就所谓反病毒厂商“造毒杀毒”报道的声明 (2010年12月2日 安天实验室)
2010年12月2日,第一财经日报发表了题为《杀毒软件业野蛮生长法则:“自己研发病毒自己杀”》的文章,此文目前已在网络中广为流传和转载。给整个业界、网民都带来了极大困扰。
安天实验室对文章内的不实之报道深感不解、震惊和愤慨,安天认同媒体对企业和产业有舆论监督的权利和义务,安天也赞赏媒体的质疑和探究精神。但是反病毒是复杂严密的技术体系,对计算机病毒的防治更是一个综合了企业、用户、主管部门和法律制度的严谨社会系统工程,来不得虚假和道听途说。我们希望媒体工作者发表相关言论前,对行业、技术进行深入分析和理解,不应依据道听途说做出结论。作为产业一份子,安天始终秉承自己的道德责任与天下无毒的理想,虽然目前安天重心已不在桌面杀毒软件,而专注于设备级反病毒引擎研发,但始终以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态度对待网络安全和自己的职责与信仰,从未有所偏移和动摇,安天也了解并相信国际、国内主流兄弟厂商的职业操守,坚信他们与安天抱着相同的态度,坚守反病毒工作者的道德标准,专注于同病毒的斗争。
安天特别提请公众注意,自1986年第一个PC病毒“Brain”问世以来,计算机病毒数量的发展速度一直与反病毒厂商的自我成长构成竞赛;散布在全球各地的病毒编写相关人群的数量,更比反病毒工程师的数量大几个数量级,大量的新增样本始终对反病毒厂商的人力、处理流程和计算资源都构成着巨大的压力和挑战。特别是在网络地下经济产业兴起后,目前全球病毒制造相关人群根据有关机构公布的数字已经高达百万,窃密、盗号、挂马等恶意代码被工厂化产生,更让反病毒厂商进入了一场不间断的马拉松式的对抗。目前每个主流厂商都管理着以十万计的病毒家族种类,以百万计的病毒命名和千万甚至以亿计的样本。每日还有上百万文件需要待定分拣。面对这样巨大的判别处置压力,以及大量的使用着不同技术,各种加密伪装的新样本,谁能更好的处理庞大的病毒基数,提升对大量的新生样本的查杀比率,谁才能更好的为用户服务,因此即使不从产业操守来论述问题,从这个巨大的分析处理压力来看,反病毒厂商既没有主动编写病毒的故意,也没有主动编写病毒的精力。
我们承认目前反病毒行业存在一定问题、困难和潜在危机,这个行业也曾发生了公众所不愿意看到的多次恶性竞争和过于激烈的商业手段。但对于大多数主流厂商来说,在“造毒”这样的大是大非面前,都绝对严谨和恪守底线。而正是从全球最开始不足几十名,到现在也不过几千人的反病毒工程师的踏实努力和历尽心血,才在目前地下经济飞速膨胀,病毒木马肆意横行的环境下,让网民拥有了基本的安全屏障。而长时间对抗庞大的病毒狂潮的这种重压,也使反病毒工程师形成了静水流深的群体性格,面对长期以来所遭到的猜疑、对“造毒杀毒”这样的猜测没有及时澄清和辩驳,致使今日,不实之词和污蔑言论到达顶峰。
安天作为设备级反病毒引擎提供商,同时也是一个小厂商,无意登高一呼,无力正本清源,但面对被误解、被污蔑、被侮辱,我们还是要发出自己的声音。
今日发表声明,不求为行业辩护,不求为同行解释,仅为呼吁所有网民和用户,请相信有着很多的反病毒工作者在默默的保护着您,不遭受计算机病毒的侵害。也许我们没有做到最好,但我们与您一样真诚、善良、恪守良知与底线。
衷心希望用户能不因行业、竞争的是非,而否定反病毒技术的价值、失去对安全企业的信任。希望这个行业几代人、多年的努力不会因一些虚妄之词而付之东流。
安天会秉承自己的原则——“只有病毒和安全威胁才是我们的敌人,安天视所有认同本原则的兄弟企业和团队为伙伴和榜样。”安天相信每个产业的成员都明白,虚妄不实的言论不仅是对某个企业和个人的污蔑,更是对整个产业和从业者的侮辱;产业的信任力缺损是整个产业的灾难,中国网络安全产业只会更加步履维艰。如果支撑信息化社会基础保障的安全产业的根基动摇,没有哪个厂商可以独善其身。因此,大家需要携起手来重建用户对我们的信心。
安天实验室
2010年12月2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