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创意安天

浅论黄老之术的失传ZT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10-14 13:1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熟读历史的人都知道黄老之术的神奇。张良的计谋、陈平让高祖白登山脱围之计、让韩信自立的蒯彻、……等等都是修习黄老之术的。但是黄老之术究竟是什么?史籍资料语焉不详,难见首尾。长沙马王堆出土的《黄帝四经》揭开了黄老之术的神奇面纱。学术界由此展开研究,得出结论所谓的黄老之术乃是黄帝与老子学术的代称,并认为黄老起始于齐国稷下学宫。
  仔细考证史料,我们可发现史记又多处记载黄老之术的地方。较为详尽的有:《乐毅列传》,“乐氏之族有乐瑕公、乐臣公。乐臣公善修黄帝老子之言,显闻于齐,称贤师。”“乐臣公学黄帝、老子,齐本师曰河上丈人,不知其所出。河上丈人教安期生,安期生教毛翕公,毛翕公教乐瑕公,乐瑕公教乐巨公,乐巨公教盖公,盖公教于齐高密、胶西,为曹相国师”。《史记·孟子荀卿列传》“慎到,赵人。田骈、接子,齐人。环渊,楚人。皆学黄老道德之术,因发明序其指意。故慎到着十二论,环渊着上下篇,而田骈接子皆有所论。”《史记·曹相国世家》,“孝惠帝元年,除诸侯相国法,更以参为齐丞相。参之相齐,齐七十城,天下初定,悼惠王富于春秋。参尽召长老褚生,问及所以安集百姓,如齐故。诸儒以数百,言人人殊,参未知所定。闻胶西有盖公,善治黄老言,使人厚币请之。即见盖公,盖公为言治道贵清净而民自定,推此类具言之。参于是避正堂,舍盖公焉。其治要用黄老术。故相齐九年,齐国安集,大称贤相。”《史记老子韩非列传》“申子(申不害)之学本于黄老二主刑名,着书二篇,号曰申子”。“韩非者,韩之诸公子也,喜刑名之法术,而其归本于黄老”。《史记·陈丞相世家》太史公曰:陈丞相平少时本好黄帝老子之术。《史记·乐书》:“孝文好道家之学。”《史记·外戚世家》:“窦太后好黄帝、老子言。(景)帝及太子、诸窦不得不读《黄帝》、《老子》,尊其术。”·
  简略梳理一下,法家的法理思想与黄帝四经的《道法》的内容相近,因此说法家起源或归本于黄老有其根据。接下来,探讨几个有关问题。
  一.黄老之术究竟是什么内容?
  从《黄帝四经》的《道法》看,“道生法。法者,引得失以绳,而明曲直。故执道者,生法而弗敢犯。法立而弗敢废。故能自引以绳,然后见知天下,而不惑矣”。法家的理论确实来源于《道法》。而且《黄帝四经》中的第一篇经法; 道法第一;<国次>第二;<君正>第三;<六分>第四;<四度>第五;<论>第六;<亡论>第七;<论约>第八;<名理>第九;第二篇十大经;<立命>第一;<观>第二;<五正>第三;<果童>第四;<正乱>第五;<姓争>第六;<雌雄节>第七;<兵容>第八;<成法>第九;<三禁>第十;<本伐>第十一;<前道>第十二;<行守>第十三;<顺道>第十四;<名刑>第十五;都是政治理论。而开头道法与三篇和四篇基本讲道的原理。
  故而黄老之学的基本构成有黄帝四经不容存疑。至于家学有黄老渊源的司马迁为什么对于黄老学说语焉不详,则有几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当时的四海统一,政治上需要统一的思想,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得以推广。由于司马迁因李陵案受牵连,固知道政治的残酷,不敢造次。可能有些人会举一些例子如封禅书直接描写迷信神仙的荒谬;描述刘邦的无赖等来说明司马迁文直,不会畏惧政治迫害。但我认为,那些现在人认为司马迁直率过分的话语,有可能在那时根本就不会有问题,或可能皇室都这么说。二。当时的文景之治,执行的是黄老之术,正新鲜热辣。黄老之术大家熟知,因此司马迁先生就在“黄老之术”上着墨不多。再有,司马迁的《太史公自序》中,太史公曰:“先人有言:‘自周公卒五百岁而有孔子。孔子卒後至於今五百岁,有能绍明世,正易传,继春秋,本诗书礼乐之际?’意在斯乎!意在斯乎!小子何敢让焉。”其父嘱咐“正易传,继春秋”。故在学术上司马迁应该与董仲舒的“尊儒”的理念相近,因为儒学的中心也是《易经》。
  但黄老之术如果只是《黄帝四经》和《道德经》则令人多有疑惑。因为黄帝四经和道德经都是学术性的文章和学问,这些内容不足以引起不学无术的“窦太后”的巨大兴趣。在看张良和陈平巧妙的施展计谋,因势利导预判形势等等的迹象来看,我估计黄老之术还有其部位人知的部分。
  黄老之术其隐身部分应该是养生和预测术,只有养生术和预测术才会引发老女人的兴趣。养生术包含医学、食疗、阴阳互补(采阴补阳或采阳补阴等等道术和丹术)。而预测术则包含着符咒、风水、命理、看相(骨相、手相和面相等)、数理(根据易学的变化进行推理,有如原来卜筮)。中国在预测术方面源远流长,因此在预测方面有很多的流派。但这些流派都是依据道的阴阳原理来推论的,因此预测术和养生术应该是“黄老之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但是关于养生和预测术部分则是很难仔细描述的。因为光一部道德经就可以推演出繁杂的《道藏》和许多的流派,那么五行和阴阳推演出来的众多预测术门派则难以说清。
  中国古代有专门的天官和史官,有些事兼职的。他们在慢节奏的生活环境里基本上遵循着“子承父业”的传统,因此给门派都有其独门秘方和方法。而且关于预测与养生方面很多需要天赋和灵感来理解。这有如中医,好的中医生,真正是“手到病除”。而不好的中医生则碌碌无为,藉此维生。像那些遇到中医治不好病的,我相信他们是遇到庸医。同样预测术也是一样的原理,高手和神人真的是可以预先判断一些事的。熟读历史的人就知道许许多这样的例子。而且中国以前的历史都是依照事实来记述的,可信度极高。《故宫》的纪录片第一集就有说到这方面的问题,故宫建成前,永乐帝为了了解故宫的寿命和未来,找来当时宫里专门搞预测的来算卦,结果这位没有留下名字之留下性的“胡博士”算出故宫在建成后的三个月要遭受天火,而且他推演出来的结果精确到时辰。结果他因为不敬而被投入天牢,等待不应验时再实施惩罚。可谓是拿性命赌结论的,因此他们是不敢敷衍的。历史大家都知道,这位胡博士确实具有非凡的预测水准故宫在建好的三个月就遭受天雷起火。因此上说预测术和养生术有很多神秘之处是我们常人所不解的!
  故此我推断,黄老之术除了《黄帝四经》和《道德经》还有很多难以言说的内容,要不然就就不会那么的吸引人。黄老之术可分为两大部分一部分是现知的政治理论,另一部分是未知的预测术和养生术。黄老之术还包含《黄帝阴符经》,其中“天有五贼,见之者昌”等等富含智慧,苏秦就是在学习《阴符经》开始发达封相六国的。以后有空时专门叙述注解《阴符经》。
  我们知道黄老之术的奇妙除了历史上的神奇人物之外,还有两个鼎盛时代,“文景之治”和“贞观之治”都是与实施黄老之术密切相关的。
  二.黄老之术为什么失传?
  黄老之术的失传有几个方面的原因:
  【1】从源流上看黄帝之书多为托名之作,是战国期间一些民间人士为了推广自己的研究成果,以获得其他人的认可。他们多以中华民族的先祖之名来命名自己的研究成果。
  《黄帝四经》也一样是属于托名的着作。因为古汉语的特点是短句式,又多有省略,有时是省略主语、有时省略谓语,很多的句式根据前后连接,可以意会的都会省略。这是因为古汉语记述麻烦没那么的简便。春秋前与春秋,春秋与春秋后的给类作品都有很大的句式与词语用法的不同。关于黄老学说中黄帝四经的写作时间上已有很多人研究着述。这里不再赘述。
  因为,所谓的《黄帝四经》等关于黄帝学说的书籍,按照考据学分析都是产生于《道德经》之后。而且在文章的写作年限上《黄帝阴符经》则明显的要比《黄帝四经》早。而《黄帝四经》所根据的不外乎依道的原理而建言,其源流还是《道德经》。治要熟读《道德经》的人都会明白此中的道理。例如道法中:“道生法。法者,引得失以绳,而明曲直。故执道者,生法而弗敢犯。法立而弗敢废。故能自引以绳,然后见知天下,而不惑矣。”就是根据道的原声原理来进行推理,而其后黄帝四经的中的很多政治理论都是根据《道德经》原理来推演的。特别是第三篇的称和第四篇的道原,则与道德经十分的相近。
  因此以后的黄帝四经慢慢的又归并于《道德经》,只要读通《道德经》就明白《黄帝四经》。逐渐的黄老之术的黄帝给类书因为源头是道德经,因此而遭废弃。慢慢失传。这好像是连山、归藏的失传一样,既然《易经》的原理已经是连山和归藏的合成和修订本,是改进的优良版着作,那么在留存连山归藏就没有意义了。同样的,在学术价值上看,熟读了解《道德经》那么《黄帝四经》就没有玄妙可言。
  【2】政治上的原因
  由于法家的源流是《黄帝四经》属于黄老学派,秦的强盛虽然是因为执行“严刑峻法”,但严厉的刑罚却不能够维持长治久安。始皇帝统一中国后没几年就覆灭了,因此后来的政治人物和学者对于法家思想大都贬低看待。正犹如道德经五十七章所说:“法令滋章,而盗贼多有”。汉高祖刘邦就是因为人们烦腻事无巨细过于严苛的严刑峻法,而只是约定:“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简单法令的推行是对秦时严刑峻法的校正。深受人们欢迎。
  法家因秦朝覆灭,而遭受学者和统治者的废弃,这就直接的导致了法家源头《黄帝四经》遭废弃。汉初人们所说喜欢黄老之术,则是取黄老顺其自然的主要义理。而统治者喜好也是因为,西黄老之术,可提前预知事物的发展变化。这是黄老之学的另外一部分的学说和功能。
  还有,汉初的统治者在对付外敌匈奴上没有办法,只有采取和亲的办法,到了汉武帝时,已经经过了“文景之治”的休养生息,国家又有强大的经济和军事实力。在对待匈奴上汉武帝实行的是强硬政策,而且多有成效。因此,在政治上抱负上,汉武帝是自大的。四海一统,人民生活安定,在政治上就需要有脚统一的思想来规范人民的认识,安定秩序。
  因此才有“废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出台。在自大的黄帝面前,在独尊儒术的政策下,如果有人想逆势而动去宣扬《黄帝四经》,那么就是自我毁灭。司马迁尽职公平评价了李陵事件,就遭受宫刑。当时的学术环境之恶劣可想而知。之后的汉书,班固直接批评司马迁父子“论大道则先黄老而后《六经》”。可见为迎合统治者,当时的着作人已将诋毁和不提黄老之术作为行动指南。因此黄帝四经遭弃失传不难理解。
  黄老之术在汉武帝之后没在被人宣扬和提起又有原因。因为本来很多的预测术和养生之术都是源自于《道德经》和《易经》。尊儒重道首要就是重易理。这并不与皇家喜好预测术养生术相抵触。汉朝时,产生了很多的道教人物如葛洪,预测术方面的着名人物如京房,这就是黄老之术朝向预测术和养生术繁荣发展的一些很好的例证。即可以不损害皇家爱好,又可避免尊奉“严刑峻法”的法家恶名。黄老之术的神奇并没有消失,而是转换了存在的方式。只是不再以“黄老之术”来命名。
  再有,黄老之术的预测术具有预判谋事的特殊功能,统治者认为民间不适宜拥有这样的技术和学术,因此在预测术方面,皇家实行严格控制,将依据《道德经》与《易经》原理进行推演的各类人才进行统管,只能皇家使用。并将之定性为帝王之术,随便修习就是有谋反意图。这样的严控又令黄老之术的预测术更加的萧条和隐匿。
  这些都是黄老之术现在难得一见真容的原因。《黄帝四经》确实是黄老之术的组成部分,但黄老之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那些密不传人的“预测术”和起死回生使人长寿的“养生术”。其后如果有兴趣我可以在给大家讲解黄老之术的重要着作《阴符经》。阴符经中的“天有五贼,见之者昌”遭到很多人的误解,它里面还有关于依据阴阳变化进行预测的说明。
  以上就是个人所认为的黄老之术失传的原因。由于本人并非专门的研究黄老的研究者,有所疏漏或欠缺在所难免。敬请方家指正!本人虚心以待。诚心以待,请求方家赐教。并希望在这方面有所学习进展,相信本人是有这方面天赋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创意安天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创意安天 ( 京ICP备09068574,ICP证100468号。 )

GMT+8, 2024-11-28 09:29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