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创意安天

E-EDGE面临时间窗口关闭 中国移动艰难抉择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12-31 16:3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随着3G网络在全球普及和4G时代的即将到来,E-EDGE(注:Evolved-EDGE,增强版EDGE,俗称EDGE+)正面临时间窗口关闭的危机,中国移动的决定将对E-EDGE的前景至关重要。中国移动正迎来TD-SCDMA/TD-LTE的关键发展期,E-EDGE的引入将有助于其应对在非TD-SCDMA/TD-LTE覆盖区数据业务速率差距较大所带来的挑战,同时也保护了之前在GSM网络上的投资。


  E-EDGE有助中国移动应对挑战

  今年9月中国移动已成功进行了E-EDGE的测试,速率较现有的可以提升一倍。目前中国移动的EDGE实际速率可达200Kbps,升级后则可达500Kbps。

  中国移动看中E-EDGE主要由于其能够弥补TD-SCDMA覆盖。而中国移动相关人士也指出,利用E-EDGE对现有部署广泛的GSM网络进行升级,能够满足对数据带宽和移动性日益增长的需求,运营商应根据技术成熟情况积极引入。

  该人士认为,TD-SCDMA仍面临产业成熟度、多频段组网、与TD-LTE融合组网等挑战,积极引入E-EDGE是应对挑战的策略之一。

  如果中国移动规模对EDGE进行升级,则三大GSM现网供应商爱立信、诺西、华为受益最大。除前两家外,华为在2008年就公开展示了E-EDGE,中兴也有投入。

  另据中国移动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TD-SCDMA网络三期工程已顺利完工,全国70%以上地市实现TD网络覆盖,四期网络工程也即将于2010年开工。

  中国移动难题抉择:LTE直接切换EDGE

  中国移动在建设TD-LTE网络后,GSM、TD-SCDMA、TD-LTE三张网络将在一定的时期内长期共存。如何考虑三张网络的协调发展,采取何种切换策略,是面对的一个难题。

  TD-SCDMA/GSM融合组网并实现自动切换。而TD-LTE采用全新的网络架构,是“MME-eNodeB”两级结构,与GSM/TD-SCDMA融合较为困难。

  中国移动内部研究认为,三个制式下自动切换跨越7个频段,实现难度非常大:也就是说GSM/TD-SCDMA/TD-LTE网络间互相切换,仅仅是理论上的最理想情况。

  而最后的方案,聚焦在GSM/TD-SCDMA之间切换与GSM/TD-LTE之间切换共存,是中国移动最合理的选择。TD-SCDMA/GSM切换的用户有较好的延续性,而新增的TD-LTE用户,可以实现GSM/TD-LTE的自动切换。

  TD-LTE不切换至TD-SCDMA,而直接切换GSM/EDGE,这就是增强性EDGE技术的用武之地——用媲美3G的速率,来淡化用户切换的感知。

  37亿美元市场盛宴:“鸡与蛋”的问题

  市场调研公司ABI Research在其新近的报告中也指出,相比其他国家地区,中国移动和印度的运营商更青睐于E-EDGE,因为旧有的GPRS/GSM基站升级至3G需要更换硬件,而升级至E-EDGE仅需软件升级。

  据它预测,若得到运营商和手机制造商认可,E-EDGE到2015年有望在基站升级中产生约37亿美元的基础设施投资。

  不过这一预测也并非言之凿凿。尽管高效的E-EDGE包括数据特征、能够实现更快的数据传输,但目前尚没有E-EDGE网络运营,特别是支持E-EDGE终端的缺失始终是个问题。

  ABI Research分析师泽维尔·奥蒂斯指出,E-EDGE是典型的“鸡与蛋”的问题:“除非已有成熟的E-EDGE网络支持,手机厂商不会制造E-EDGE手机。而运营商也不愿轻易升级EDGE网络至E-EDGE,直到他们相信手机可支持。”

  不过黑莓制造商RIM正在“推动蛋,看看鸡是否会出来”。RIM相信E-EDGE技术有潜力将移动宽带带到农村和近郊3G、4G网络覆盖不足的地区,因而一直推动该技术标准的确立。它认为E-EDGE的速度和高效将转化为良好的用户体验,同时不会使网络容量饱和。

  关于E-EDGE技术

  3GPP R7引入了E-EDGE技术,该技术吸收3G的物理层高阶调制技术、编码技术、链路质量控制等,极大提高GSM空中接口数据传输速率,理论速率可达到 1.2Mbps。此外E-EDGE的通信链路时延大大缩短,平均时延控制在100ms之内。这样E-EDGE已经完全具备3G的技术特征,能够提供80% ITU规范的3G业务。

  GSM升级到E-EDGE仅需要在现有GSM网络上进行软件升级或者更换部分载频,升级成本较低。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创意安天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创意安天 ( 京ICP备09068574,ICP证100468号。 )

GMT+8, 2024-11-18 11:47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