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创意安天

[Fucking News] 我的文章成了高考题,而我却不会做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10-28 13:5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我的文章成了高考题,而我却不会做





午后,一个国内部的哥们来取件的时候忽然神经兮兮地凑过来问我:“劼人,你是不是写过一个文章,叫《寂静钱钟书》?”我狠狠地点了一下头:“恩!”心想,我挤进花心社之前拢共没写过几篇公开发表的反动言论,竟然被人逮个正着,要头一颗要命一条吧。

    “啊~~~~真的是你写的吗?”那哥们忽然呈竖直运动状。

    “……恩……是……我……写……的……”我心里有点发毛,像椅子背上慢慢靠过去。

    “啊~~~~真的吗真的吗?”那哥们脸部表情开始抽搐——“你知道你的文章害了多少考生吗?”

    “?”我已经缩到椅子的角里了,再缩就变成椅子了。

    “你的文章是福建省2009年高考的阅读题!真难!”男生全身的肌肉都在抽搐!

    天,我刚想以死明志,忽然觉得这年头假新闻不要太多,赶紧百度。谁知……(此处省略500字,请直接看附1)1个小时后,我坐在电脑前,开始做用我的文章出的高考题。


     选择题,5选2,我只答对了一个。而另外一个被我认为说出了我这个作者内心最真实意图的选项,竟然是“错”的。

     两个问答题,出题老师比我更好得理解了我写的文章的意思,把我写作时根本没有像到的内涵都表达出来了,将我的文章进一步“做大、做强、做好”了。我的文章在出题老师这种高超的二次加工艺术中,就变成能“代表先进文化”的了。很好很强大。

    做完题目,我对了对答案,除了第一个选择题,我拿了1分外,其余全错。

    如果说韩寒不会做自己文章出的高考题,那是因为他没上过大学,文化不够的话。那我只能说我要回清华一头撞死,愧对母校对我四年的培养了。

    我的文章成了高考题,而我却不会做……

附1
(乙)实用类文本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4题。

寂静钱钟书
周劼人

12月19日,寂寥的寒夜,清华园日晷旁,烛光隐隐。小提琴哀婉的曲调飘散在清冷的夜空,人们伫立无语,鞠躬,献上白菊。

偶有路人好奇:“这是在祭奠谁?”

有人低声答语:“今天是钱钟书先生辞世10周年。”

10年前,钱钟书安详离世。遵钱先生遗嘱,“一切从简”,连在八宝山的告别仪式也只有短短的20分钟。“如此寂静。”钱先生的一位生前好友说。那日,清华的南北主干道上飘起了一千只纸鹤,学生们用这种方式,静静地送别他们的老学长。

他的人生,本不寂静。

无论是人们熟稔的《围城》,还是近乎天书的《管锥编》,都惊讶了世人,折服了学界。《管锥编》单是书证就数万条,引述涉及四千位作家上万种著作。世人惊叹“大师风华绝代,天才卓尔不群”。

然而他却只静静地坐在书斋里,照例埋头读他的书,做他的学问。图书馆内很多冷僻线装书的借书单上,只有他一人的名字。即便是身处困境,他也只是默默地埋头书本。“文革”时他被送去干校劳动改造,能看的只有寥寥几本书,但他只要抱起书本,就能兴致盎然。第一批“大赦”回京的名单中,没有钱钟书,也没有杨绛。他们夫妻二人平静地走回窝棚,杨先生说:“给咱们这样一个棚,咱们就住下,行吗?”钱先生歪着脑袋认真地想了一下,说:“没有书。”

“文革”后,对钱钟书先生的称颂日渐声高,然而钱家的书斋内一如既往地平静。他谢绝了一切记者和学者的拜访,有人将此误读为“清高孤傲,自以为是”。

他人的不解,钱先生并未在意过。杨绛先生说:“他从不侧身大师之列……他只是想安安心心做学问。”
“钱先生做学问是‘心在焉’,”清华大学一位老师说,“而我们今天这个社会上,今天这个校园里,有多少人则是‘心不在焉’。”

清华大学一位博士生说,他多次读《围城》,读第三遍时忽然明白,“围城不是别人给的,正是人在日复一日的生活中为自己编织的。钱先生没有为自己修筑围城,所以,他一辈子都活得坦然,真挚。”

10年后的清华,10年后的12月19日,依旧是纸鹤飘飞,烛光摇曳,依旧只有师生们的心照不语。不时有人向钱先生的照片投来好奇的眼光:“这是谁?”

他一生淡泊,未曾想过要轰轰烈烈。但也正是在这种“寂静”中,他书写了后人无法想象也难以企及的波澜壮阔。我们往往只惊叹他“这个脑袋是怎么长的”,却总是忘了去关注他两耳不闻喧嚣事的用心苦读,以及,恪守完整人格的刚毅坚卓。

寂静,这是钱先生心底所愿。不要奇怪为什么他的离世和10周年纪念都如此寂寥,这正是他一生的格调。
一位热爱他的读者说:“这个世上唯一的钱钟书走了。”是的,这个时代再也没有了钱钟书,但,是不是也因为这个时代不再寂静?

(选自2008年12月24日《中国青年报》有删改)

12.下列对作品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文章写路人对清华师生祭奠钱钟书先生的好奇,突出了他人对钱钟书的不了解。他人之所以不了解,是因为钱钟书清高孤傲,拒绝了一切媒体的采访。

B.不能被“赦”回京,继续留在干校,钱钟书夫妇依然平静。对于希望能够埋头读书、潜心治学的钱钟书来说,干校生活的缺憾只是“没有书”。

C.钱钟书先生作为世人公认的大师,他的人生本可轰轰烈烈而不“寂静”,但他从不想侧身大师之列,没有修筑名利的“围城”将自己“围”住。

D.题目“寂静钱钟书”,意味着文章要围绕各种人的“静”来写。如,写清华师生10年后纪念钱钟书先生,虽没有出现“静”字,但也暗示了“静”。

E.文章报道了清华师生的祭奠活动,写了钱钟书先生给人们带来的好奇、惊叹和崇敬,展现了他的大师风范和完整人格,给人以启迪。

13.文章倒数第二段加点词语“格调”的内涵丰富,请简要分析。(4分)
答:

14.文章的结尾说:“这个时代再也没有了钱钟书,但,是不是也因为这个时代不再寂静?”请结合全文,探究时代的“寂静”与产生钱钟书这样的大师之间的关系。(6分)
答: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创意安天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创意安天 ( 京ICP备09068574,ICP证100468号。 )

GMT+8, 2024-12-23 00:25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