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创意安天

《怪诞心理学》小评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12-27 23:2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怪诞心理学》小评
江海客
   周六上午,在一个小店等待营业员为我刚买的纪念品重找包装的时候,我随手拿起了一本《怪诞心理学》。几分钟后,当美女营业员告知我可以拿走买的东西时,我做出了把这本书买下的决定。
不想否认,最开始购买书籍的冲动是一次“求同”的结果——作者的有关研究戳穿了星象学等现代流行迷信的本质,这和我一贯反对迷信和神秘主义的观点基本一致。而在星象风水、奇门遁甲大行其道的世风中,我深感网络安全作为一门严谨的自然科学都不能独善其身。我曾听兄弟厂商一位工程师忧心忡忡地讲办公室座位风水如何密云不雨、五行缺水之类;还听过另外一位资深的内核研究者告诉我,测试人员一定要招聘XX星座的,而在我总是抱以“不屑”和“恶讽”。从心理学家的角度,这本书的作者通篇并无那种破除迷信的优越感,而是通过介绍一系列严谨的心理学、社会学的采样、统计、分析、调研过程,来解释结果。其出发点是服从于严肃科学规律的心理学课题,而不是破除迷信的功利目的。尽管其引用了罗伯特•英格索尔在纽约十三俱乐部的演讲:“在这个世界上最重要的事情就是破除迷信。迷信妨碍了人类幸福…….”但只是作为一段平静的引文,作者对此作了未加任何感情色彩的评价,这才是真正的科学工作者态度。
    驱使我用十几个小时一口气读完的动因,则是作者亲自组织和引用了大量其他学者的实验内容。其中让我最感兴趣的是如何针对一个复杂的问题,构造出科学的实验方法。包括如何合理的选取样本、如何设计合理的实验过程避免样本被“污染”的相关技巧。这是本书吸引我的原因。
相比其方法建立的慎重、排除干扰项的严谨,我们在做海量病毒样本分析研究的时候,包括形成一些未知和广谱的检测方法的时候,选取研究样本集的方法就尤为显得粗糙。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统计”、“比较”应该是科学工作者的基本技能,“神经网络”、“决策树”等等,也开始成为基本和公共的数学方法。但即使掌握了大量的研究资源,我们依然看到很多低质量的方法和模型,其中看不到任何的深入的推敲、严密的分析和探索的精神。这些年,我在担任评委或者协助审看文章时,遇到大量不进行任何前置处理,对恶意代码样本集直接套用BP网络进行自学习;或者简单的把“贝叶斯”从反垃圾邮件生硬移植到反病毒领域的尝试,对于这种浅尝辄止,无论是课题还是paper,我只能一律给予负评。
当作者的角度逐步从个体心理过度到社会心理学时,我们也看到了他尝试触及社会发展与社会道德之间的背离和制约。但其引述方法依然是严肃的,没有任何简单的推理和粗浅的结论,一切通过实验结果来分析表现。书中介绍的对于电视剧的暴力场景是否影响人的行为的实验就十分严谨而有趣,再对比“卫道士”们从原始道德洁癖和少量个案对有关色情暴力问题口诛笔伐的粗暴,就会知道科学发展的重要路标,正来自如何把巨大社会问题转化为一个个的小的科学课题。
在书的最后,作者终于暴露出了一个科学工作者心底的浪漫,他描述起在都柏林邮政总局的石柱旁的实验时,文笔带有了不经意的期望、自豪、惆怅与时空感。我在那一刻仿佛看到了一个背影在那里伫立,其实他在暗自注视走过的行人,并熟练的操作秒表并记录。面对这幅脑海中的剪影,我突然有了淡淡的感动。

补记一:
迷信是一种麻醉剂,一方面确实干扰着人们正确的认识和判断,一方面也让人可能获得一些调节和慰藉。这是迷信与人类历史一样久远的原因。迷信只能是随着社会矛盾的弱化、人的焦虑和恐惧的降低而逐步弱化,“破四旧”般的疾风暴雨,其终极结果是几代人科学方法和独立人格的基因缺损,并自然而然地带来新的更为强大的现代迷信。

补记二:
我不是很喜欢中文出版社对本书的包装定位,如最搞怪的心理学实验报告之类。但或许这能在这个浮躁而极端的社会中,为这本书带来更多的读者。

附:
中文名:《怪诞心理学》
原著名:《Quirkology : The Curious Science of Everyday Lives》
作者:【英】理查德.怀特曼 (Richard Wiseman)
译者:路本福
出版社:天津教育出版社
ISBN:978-7-5309-5755-4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创意安天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创意安天 ( 京ICP备09068574,ICP证100468号。 )

GMT+8, 2024-12-24 02:47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