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钟布
定居美国后,不知不觉间入乡随俗,中美之间的差别开始变得模糊平时 也很少去细想。毕竟在中国生活过多年,走在美国街头或去中国超市购物,还是能看出哪些是从中国探亲而来的父母们。探亲的老爸老妈们在美国住上一段时间后都 感到寂寞,特别愿意与其他中国人聊天。和他们聊天常常能够得到一些从互联网上得不到的见闻。他们对美国的观察更时时提醒我们,中美之间的差别其实无处不在。
玻璃门
刚到美国的老爸老妈们对儿女的房子总是赞赏不已。每人都有自己的房间,卫生间也有好几个,感觉方便、舒适。但 他们对落地的玻璃门窗总感到不习惯。一位从中国南方大城市来探亲的老妈说,她老是担心要是有人打破玻璃门进来怎么办?儿女给她解释,这个小区几十年来还没 有听说过这样的事。即使有人进来,又能偷走什么?所有东西都已经保险,也不用担心有很大的损失。(唯一的担心是有人偷走我家的几台笔记本电脑。倒不是电脑 有多贵而是里面的数据很重要。)另外未经许可擅自闯入私人住宅在美国可是非常严重的犯罪,很少有这样的亡命之徒,小城市尤其如此。儿女不管怎么解释老人还 是放心不下。与我再次核实儿女的解释后,还是可以看出她难以释怀的表情。
大杯饮料
带老爸老妈去快餐店吃饭,他们很快发现 无论是麦当劳还是肯德基饮料都可以免费续杯。快餐他们多数不爱吃,但免费续杯这一点让他们颇感新鲜。不过他们特别不能理解的是,既然可以无限制免费续杯, 为什么多数美国人愿意多花钱买中杯甚至大杯饮料?可能是小杯,中杯和大杯之间的价钱差别不大,不过39或49美分。要不就是美国人都懒,嫌续杯麻烦?这好 像也不太对。快餐店的饮料机都放在柜台外面,喝什么饮料喝多少都随便取。这个问题平时还真没有细想。我个人平时吃快餐很少喝碳酸饮料,常常只喝免费的冰 水,也没有去问过其他人,所以这个答案“还真没有”。
过节送礼
过节送礼在美国也很普遍,但老爸老妈们马上发现美国的送礼 与中国有些不同。他们说,你们在这里送礼的对象好像都是收入比较低的人,例如送礼物给小孩的校车司机,打扫大楼的清洁工,公司负责收发邮件的人,大学院系 的秘书、职员等,但从来没有见过给领导送礼的。多数情况礼品也不贵重,无非是一张15-20美元的购物卡或者一盒巧克力等。过节邻居间也互相送礼,如自己 烤的糕点或一瓶葡萄酒(10美元左右)。这样的观察至少比较符合我们这个小区邻居们的送礼情况。
我的解释是,送礼主要表达送礼者的感谢之 意。中国人也讲“礼轻情意重”嘛,不一定非要贵重的东西才是“礼”。另外,领导们工资比我们高,为什么要给他们送?其实想想过节给领导送礼,自己都觉得怪 怪的,而且他们也觉得不自然。如果为了谋点私利,去给某位领导送礼,这也解决不了问题。为了解决自己的问题而给领导送礼很可能是下下策。无论公司,大学或 政府机关,能够一人独断你命运的领导很少。因此送礼的概念在美国很不太一样,领导们很难因为收了礼而改变自己的决定。换句话说,美国领导的权利其实也很有 限。送礼绝不是解决问题的良策。这样的解释我自己都觉得缺乏说服力。没有在美国工作的经历的确很难厘清美国雇员与领导的关系。
陌生人的问候
一些来探亲的父母外出常常有素不相识的人报以微笑或致以问候。我认识一位来探亲的老爸,每天在前门外的草坪上打一套陈氏太极拳,早晚都 坚持锻炼。过往的行人、邻居主动跟他打招呼,有的还停下来看看他的一招一式。他问儿女说,你们不是说刚搬来这里不久吗,为什么好像这里的人都认识你们呢? 儿女回答说,住这个区他们大多数还不认识,但这里的陌生人见面都会问一声好。据说老人在国内就性格腼腆。无法听懂别人的问候他觉得很过意不去。他后来不再 单独在前门打太极,而是到后院去锻炼了。
还有一次,儿子带他开车去附近山顶看风景。半路上他看到一片彩色的树林就要求儿子停车观景。儿子 把车停在路边后,他们一起下车站在路边的空地看远山那片红黄相间的森林。不久后面经过的车都会停下来问他们,是否需要帮助。他们担心这对父子可能是迷路或 者汽车抛锚。得知他们是在观景才又继续上路。老爸困惑地是,为什么那么多人会停下车来关切地问他们是否需要帮助?儿子对此早已习以为常。
领养残疾儿童
老爸老妈们最为吃惊的是一个收养了五个残疾儿童的家庭。这一大家人就住在我们这条小街的尽头。让中国老人吃惊的是这对夫妇并非 不能生育。这对白人夫妇自己的儿女已经长大成人,在外地工作。而他们收养的儿童都来自越南,而且每个领养来的小孩都有不同程度的残疾,从身体残疾都弱智都 有。更让国老人不解的是,这对夫妇过去20多年一共从越南领养了十四个小孩。原来那些小孩长大后有了独立生活能力都已经搬走。为人父母的都知道,照顾一个 健康小孩已非易事,何况残疾儿。而且这些年他们如何能够做到照顾那么多残疾儿童,而且都来自越南?
这些问题我也没有细想。因为这样的美国 家庭我就知道不少。我的一位同事和他太太工作后不久就领养了两人黑人小孩,一个五岁,领养前他们就知道他患有自闭症。另外一个领养时已经14岁,还患有糖 尿病。此前他已经辗转在几个家庭寄养过,养成不少坏习惯。顺便说一下,我的这位同事和他太太都是白人,今年才30多岁。他们为了这两个领养的小孩一再推迟 要自己的小孩。上周同事告诉我,他太太也许明年会生第一个小孩。老爸老妈们听我讲起这些家庭总有些将信将疑。也许下周我应该带他们去拜访一下那些领养了小 孩的邻居或同事。
来源:美国透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