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言:关于母亲,你了解多少? 关于她们的爱,你又体会多少? 有点柔柔的爱,有点感动,有点哲理,本期读书会《目送》,带你走进一位母亲内心的情感世界。
《目送》很容易让人想起八十多年前,朱自清那篇脍炙人口的《背影》。有所不同的是,《背影》讲述的是父子两代的情感,而《目送》牵系三代:看儿子们的青春,回忆自己的年少;看爹娘的老态,也审视自己即将迈入的老年。每个家庭如果要选一本跨三代共读、生活分享的书,《目送》绝对是最细腻动人的书籍之一。
【作者】
(1952年2月13日-)台湾著名文化人及公共知识份子。她自小在台湾苗栗苑里长大,读过苑里国小、苑里初中,通台语,后来搬家到台湾台南,为台南女中校友,1974年,毕业于国立成功大学外文系后,赴美国求学,获堪萨斯州立大学英美文学博士。毕业后,曾任教于纽约市立大学、国立中央大学英文系、淡江大学、德国海德堡大学等。
1984年于中国时报撰写“野火集”专栏,引起热烈回响,隔年出版,21天内再版24刷。余光中称为“龙卷风”。 1999年,出任台北市文化局局长,为期3年,期间推动本土文化及保护树木等政策措施。之后客居香港,先后任香港城市大学及香港大学的客座教授,香港大学担任杰出人文学者、国立清华大学讲座教授。2005年7月在大成集团、普讯融悟文教基金会、诚品股份有限公司、蒋震工业慈善基金支持下成立龙应台文化基金会。 著有《野火集》、等评论集,散文《百年思索》、《面对大海的时候》、《孩子你慢慢来》等。
【书透】
目送共由七十四篇散文组成,是为一本极具亲情、感人至深的文集。由父亲的逝世、母亲的苍老、儿子的离开、朋友的牵挂、兄弟的携手共行,写出失败和脆弱、失落和放手,写出缠绵不舍和绝然的虚无。
【神来之笔】
“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地告诉你,不用追。”
“母亲,原来是个最高档的全职、全方位CEO,只是没人给薪水而已。”
“有些事,只能一个人做。有些关,只能一个人过。有些路啊,只能一个人走。”
【推荐理由】
我们的这一生,被父母目送着,然后我们会目送着我们的孩子蹦跳着离开。但是我们都很难去回头张望,只因我们知道那份可以依靠的爱一直坚实地存在着。 然而就算我已经七老八十,就算我已经儿孙满堂,我也依旧是个孤单的孩子,在心灵的一隅,等待着目送的眼光,这样的我,才不会惧怕回头,这样的我,才敢一直往前。 我认为小鸟飞不过沧海,是因为没有飞过去的勇气,我现在发现,不是它没有勇气,而是沧海那一头早已没有了等待。有些路啊,只能一个人走。
翻开这一本《目送》,竟然能让我从头到尾都保持眼睛酸楚的感觉——仿佛一个饱满欲滴的石榴果,轻轻挤一挤,眼泪就要往下掉了。 《目送》,七十三篇散文,文字抚过了父母、子女的亲情,知己好友的友情、周围世界的植物、动物、风景……用那最细腻柔软的笔触,写尽了幽微处最动人心弦的那种种感觉。读起来,便连呼吸,也充满了共鸣的激动。 也许是岁月增长,人的心也越来越容易忧伤。曾经视若无睹的东西,在不知不觉中,也在心中烙下了深深印迹。开始在乎起父母越来越多的皱纹,也开始担忧起孩子越走越远的脚步。 所以,这样的文字,才这样的令人心痛起来。 放下书,闭上眼睛,在苦涩的眼泪中,更多的领悟到生与死那一瞬间的界限。无法忍受,却需要面对的是:到底什么才是最宝贵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