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个人非常喜欢的影评类节目《第十放映室》遭到和谐。其主要配音龙斌在博客称,原定于节日期间播出的《电影过年》系列由于在审片阶段未被通过,将不会按计划播出。他表示有史以来这种事情还是第一次发生,领导审片时一句:“既然影片不好,你们干嘛还要评点呢?说点好的不就完了吗?”彻底将人雷倒。
龙斌在博客中对这样的审片行为百思不得其解:“如此的审片意见,不知将把节目引领何处?而这样的审片,是要把什么样的节目放到荧屏上呢?”“如果说非要给中国电影说点好话,那么像《倔强的萝卜》、《花木兰》、《熊猫大侠》等等这样的电影,我们还能说什么好话呢?”
最后他表示:我们花了超出世界平均水准的电影票价,却消费了远低于平均水准的产品,作为承担着教育、引导和监督职责的一个国家级的媒体,心安吗??????
下摘抄几段《电影过年》中的犀利点评,无论是在遣词造句、观察视角和影视鉴赏方面称为“上乘佳作”并不为过:
春季篇:
《赤壁·下》:
……作为消费产品它无可非议。但是《赤壁》作为一部商业电影,唯一没有被照顾到的就是影迷,因为他们从中看不到电影和故事。
作为一部时间长度有两个半小时的电影,《赤壁·下》令人困惑地几乎没有讲述故事……但现……所有的期待都变为了困惑——加在一起有五个小时的电影,居然没有能够讲述一个让观众可以有所期待的故事。
我们的市场现状,就决定了中国商业大片和高成本主旋律电影必然会成为中国电影产业的主要构成,也就能解释了为什么这些大片能够在违背电影观众需求的情况下,仍然能够拥有对中国电影市场化红利的全面控制权。
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下……影片本身的质量已经不再影响利润的产生,于是一部又一部的所谓“国产商业大片”在一次又一次的票房胜利中,已经从看不起观众演变为看不见观众。
《疯狂的赛车》
在异常喧闹的2008贺岁档上映的电影中,无论制作成本还是票房成绩,如果仅仅只看数字,有太多的国产电影刷新了纪录。但是真正能够对于中国电影产生影响的,以至于能够变成标志性事件的,却恰恰是这部《疯狂的赛车》。
当制作成本从300万升级到1000万后,《疯狂的赛车》带给观众的已经不仅仅是故事规模和画面质量的改变。从电影工业体系的角度出发,《疯狂的赛车》和完整工业体系下生产出来的电影产品当然还有很大差距,但这种差距已经是可以看到和衡量的了。当事情做到这一步后,剩下的仅仅只是时间问题而已。
《疯狂的赛车》在市场上的成功,一定会带动更多中等成本影片的成功。因为作为一部类型片,它的成功模式是可以精确分析和大量复制的,而这一点对于中国电影来说,其贡献一定远远大于票房数字。
《游龙戏凤》
作为一个现代版灰姑娘的爱情故事,《游龙戏凤》的故事模式虽然经典,但却在讲述的过程中不断出现各种令观众无法忍受的纰漏。这部影片在讲述一个爱情童话的时候,真的把观众当作幼儿园里的小朋友,完全不考虑这些观众都是有着正常生活经验的成年人,只是一味地堆砌着各种幼稚的童话元素,并一厢情愿地认为,观众会认同这个故事和我们的生活有着某种联系。
任何有过真正的爱情经历,感受过心灵悸动的观众,都不会把这些恶俗不堪、堪称肉麻的表演当成爱情。作为一部爱情童话,它最后却讲述了一个让所有观众都不好意思承认自己可能会被感动的故事:作为一个丑小鸭,终有一天会有一个有钱人垂青于我,我最后就可以过上不劳而获的生活了。
《喜羊羊与灰太狼》
……作为一部国产动画片,获得如此的“票房奇迹”,其实背后并没有偶然。 ……当这些小朋友们突然发现可以在大银幕上看到心爱的灰太狼时,势必拖家带口前去影院,所带动的消费潜力之庞大,比年轻情侣蜂拥去影院看《非诚勿扰》和《赤壁》的热情都要高涨。
……“最近白牛和黑牛国的奶都不能吃了,因为里面有化学添加剂”。这些台词的设计,其实是更加针对成年观众中的青年群体,所以有大量年轻白领一族,也在追看本片──套用一句今年的网络流行语,他们看的不是喜羊羊,而是逝去的童年。
《喜羊羊》可以说是一个“多赢”的案例,不仅对动漫产业,对电影行业也有着很好的启发意义。或许有一天,“喜羊羊”和“灰太狼”会逐渐成为中国自己的米老鼠和唐老鸭。
《家有喜事2009》
作为一个原本很有口碑的香港电影系列,《家有喜事2009》彻底断绝了这个系列在内地的口碑和市场前景。本片不但水准低劣,而且毫无诚意,拉开了港产烂片2009年在内地抢钱闹剧的序幕。
1992年第一部《家有喜事》大获成功后,直到1997年才有第二部,2009年出了第三部。但是冷饭放十多年都会馊,更不要说是一个电影创意了。没有诚意的馊饭,就算拿出来翻炒,最后炒出来的也还是馊饭。港片市道日益低迷,每个香港导演都知道,北上合拍才是出路,但是却不认真融合香港电影和内地市场的优点,只想大干快上,赶紧数钱走人,结果香港本土化的喜剧风格不但消失殆尽,还让进电影院的观众落得一身内伤。
夏季篇:
《金钱帝国》
如此传奇题材自然不可能不被香港电影界关注,上世纪90年代,先后有《跛豪》和《五亿探长雷洛》等影片被拍摄,被誉为港版的“教父”系列。而王晶导演此次翻拍这个传奇题材,因为不舍得内地市场的巨大诱惑,又不得不顾忌内地市场的诸多限制,最后将本片拍成了一部颇为古怪的香港电影,最后只能用“欲练神功,必先自宫。即便自宫,未必成功”来形容。
《窃听风云》
作为一个可能是打算暗喻“人在作,天在看”或者是“天有眼”之类主题的故事,《窃听风云》带给观众的震撼还不如传统话本类型的《三言二拍》小说。观众在电影院里坐下后,一开始以为自己看的是一个高科技警匪斗智片,结果发现自己看的其实是一个香港版的《民警故事》。在观众刚刚调整了心态准备欣赏三位型男如何演绎香港警察的平凡生活后,故事忽然又变成了警察犯罪的悬疑片。好吧,我们就当这是窃听版的《无间道》好了,然后,剧情急转直下,当刘青云扮演的男主角不顾一切地向廉政公署官员坦白了自己的犯罪事实后,这个故事就没有办法转述了──因为之后所有人的行动都完全无法理喻。
香港电影一向喜欢将各种电影类型进行混搭,鬼片可以和功夫片混搭,赌片可以和枪战片混搭,僵尸片可以和喜剧片混搭,但像《窃听风云》这样高难度的类型混搭实在是让观众看得有些吃力。即使对于有着丰富的类型片消费经验的内地观众来说,当他们看到这种在不同类型的故事之间频繁生硬切换的电影时,也不免会有一种失落感。这种失落感的主要来源,就在于观众对故事和人物的预期值一直无法找到合适的情感代入点,最后结局在剧情上的人为扭转只会让观众感到错愕而非愉悦的惊喜。
秋季篇
《大内密探零零狗》
自从2008年的《十全九美》凭借种种因素“意外”地获得了票房成功后,如何能够复制这种票房成功模式,就成为了今年华语电影的潮流。在今年暑期档的好莱坞大片夹缝中,诸多华语电影不约而同地打起了“山寨喜剧”的旗号,而《大内密探零零狗》就是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一部。
这些山寨喜剧一般成本较低,而《大内密探零零狗》算是其中制作成本较高的。但是它除了在制作质量上和其他的山寨喜剧有所区别外,品味低俗以及缺乏原创性的特点都是共同的。
……对于原创性的漠视,还直接体现在故事内容的主动低俗化上……《大内密探零零狗》中对恶搞常识、颠覆经典、屎尿屁喜剧的拙劣运用,不得不让人十分怀念13年前的周星驰。
……观众的宽容并不代表着类似模式就可以在市场上继续取得所谓的票房成功。这种不尊重观众、也不尊重电影的行为,也许在市场高速发展时期是能够获得空间的,但是当潮水退下后,谁没穿泳裤大家就能看出来了。
《追影》
在经历过《大内密探零零狗》的摧残之后,内地电影观众没有想到,在一个月内他们接连受到第二次伤害。《追影》以一种彻底的山寨姿态,把一种对香港电影的致敬搞成了玩弄和猥亵。
面对这样一部完全无法形容观众绝望心情的电影,那些买了全价票的观众们其内心之懊恼我们无法猜测只能同情。当电影结束之后,这些观众所能做到的,只能是默默起身,鸦雀无声地离开,仿佛是走错了路,在一个错误的地方,参加了一场错误的追悼会。(太TM经典了)
《夜·店》
以一部新人新作来说,《夜·店》是值得鼓励和推荐的。但是有一点需要明确的是,这种鼓励和推荐并不是因为电影本身的质量有多么的高,而是在国产电影整体环境的低迷下,终于出现了一部整体还算合格的商业片。就《夜·店》本身的质量而言,由于受到制作成本和故事题材的局限,它给观众所带来的惊喜和感动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对新人新作的新鲜感,以及超低的预期值得到了超量满足所带来的。
所以象《夜·店》这样的电影,虽然仅仅只是做到了合格的标准,但我们仍然要去努力鼓励这样的新人新作,因为只有更多的合格作品出现在市场之后,才能用电影本身的质量从市场上驱逐那些浑水摸鱼的劣质产品,并给观众树立一个基本的消费标杆,以及重新树立观众对国产电影的信心。
《寻找成龙》
本片水准之拙劣,再次震撼了内地观众已经越来越粗壮的神经。作为一部打着“儿童片”旗号的电影,本片却讲述了一个追星男孩儿最终得以圆梦的故事。这个故事所透露出来的含义,不得不让家长们不寒而栗──它无疑是在鼓励那些幼稚的追星族少年,只要你能坚持不懈地犯傻,最后就会有无数好人帮助你实现最荒诞不经的念头。
在拙劣的商业化类型叙事和传统的道德教化之间,《寻找成龙》的彻底迷失让无数拥有正常智力的观众感到深深的叹服。再加上本片如同电视剧般的摄影和剪辑水准,最后让这部所谓的“电影”成功地跻身于年度奇葩片的行列之中。
《非常完美》
《非常完美》作为一部都市爱情喜剧片,是年轻女导演金依萌的第二部长片。虽然本片在个别环节上还略显稚嫩,但它在整体质量上已经达到了一个令人赞叹的水准,迅速成为8月份国内电影市场的关注热点,最后以中等投资成本获得了亿元票房俱乐部的门票。
正是这种成熟制片体系的力量,让这部影片在整体质量上呈现出一种中低成本国产影片难得的精良。作为一部年轻导演的作品,本片在故事层面仍然有稚嫩之处,但这种青涩和不成熟基本都被整体的质量控制所掩盖,最后得以呈现在银幕上的,都是年轻血液中迸发的创意和智慧。对于国内观众来说,这部《非常完美》可以算是暑期档市场上最值得关注的一部国产影片了。对于正在饥渴地寻找市场突破点的中国电影来说,《非常完美》这部爱情喜剧在市场上的成功,无疑象当年的《疯狂的石头》一样,给中国电影带来一个新的类型片以及一个新的市场空间。
《气喘吁吁》
《气喘吁吁》作为2009年奇葩界的一匹黑马,以一陀没有被消化掉的狗粮姿态,震撼了无数冲着葛优而义无反顾冲进电影院的观众。
作为本年度最声势浩大的奇葩界代表,《气喘吁吁》所引起的轰动是无与伦比的,以至于本片主演葛优前后两次通过媒体向观众表示歉意。对于任何一个期待看到一部喜剧的观众来说,看这部电影的过程完全就是一个看自己如何站上茶几变成杯具的故事。
这部电影其实严格说来都不能算是一朵奇葩,因为它根本就没有能够被拍完,完全是以一堆七零八落的拍摄素材拼凑出来的一个残次品,根本算不上是一部完整的电影。按照常规,如果一部电影被拍成这个样子,要么换人重拍,要么干脆就认栽,直接扔仓库里。但现在它却被拼成一部所谓的“电影”发行了,而且还获得了5000万左右的票房。其背后的故事完全可以再拍一部《气喘吁吁》的续集了。
在每周都在绽放奇葩的2009年,《气喘吁吁》属于年度奇葩奖的有力争夺者,尽管这个奖项在2009年一直不乏竞争者,但真正能够威胁到本片地位的影片,却始终屈指可数。
《机器侠》
对于一个能够让《大内密探零零狗》票房过亿的市场,《机器侠》的出现也自然不是令人惊讶和无法容忍的了。不过还是必须要提一下,在奇葩迭出的2009年,真正能够和本片相提并论的实力派奇葩只有《气喘吁吁》一部。至于说谁是2009年奇葩中的奇葩,只能说见仁见智了。
作为一部大肆宣扬的所谓“科幻电影”,《机器侠》以无知者无畏的精神,彻底无视中国九年制义务教育体系的基本水准,以及中国数量庞大的科幻迷和影迷的基本底线,用香港僵尸片和神棍片的风格,再加上许多早年香港娱乐片的陈腐桥段,最后包装出了一部让人浑身麻酥酥的“科幻电影”。
对于这种电影,最直接的态度就是无视。
《白银帝国》
《白银帝国》本来有可能成为自《霸王别姬》以来最有中华传统文化韵味的历史文艺片,但是最后却只落得了一声“可惜”。《白银帝国》本身的题材足够吸引人、又有足够扎实的文学原著作为故事基础,而且充裕的制作资金能让电影各制作环节做到足够到位和精致,但影片最后所呈现的却是诸多令影迷惋惜的残缺。
《风声》
作为正在快速进入产业化阶段的中国电影行业,“黄金十年”已经成为这个行业内被频繁提及的关键词。而构成未来中国电影市场基石的,正是国产电影中的类型片。作为一股正在逐步成型的“中国商业类型片浪潮”,这股“浪潮”从2006 年的《疯狂的石头》开始初露端倪,到《风声》才真正出现了具有标志性意义的国产电影。
……特别是《风声》的故事题材跟内地观众更具有情感代入的先天优势,所以《风声》的故事更能以情动人。
《风声》中一个最显眼的优点,就是片中所有演员的优秀表演。片中不但几个主要角色的表演非常精彩,甚至连其中的龙套演员都表演得恰到好处。而影片整体表演的突出,正说明《风声》在叙事和制作层面的从容,让两位导演可以把焦点放到每个演员的表演状态上。因为演员的表演水准其实也是商业类型片优劣划分的重要标准。
《麦田》
如果一定要按照商业片和文艺片的方式来划分电影类型的话,《麦田》无疑是属于文艺片的阵营。而差不多同期上映的电影里,它又和同属文艺片阵营中的《狼灾记》有所不同──它的气质属于浑身上下都流露着文艺范儿,但仔细一想它和艺术片又有差别。因为,你还真琢磨不透这片儿到底想讲什么。
……对于这样一部古装片来说,这片麦田成功地营造出了一个完美的虚构世界,如果其中发生的故事能够让观众得以认可,那么这部电影将会给观众带来一次很完美的观影体验。只可惜故事层面的含糊和混杂,很难让观众对这个故事和这些人物发生移情作用,最后这片金灿灿的麦田就只能沦为一片华丽的景片。
《建国大业》
《建国大业》的制作成本约为3000万人民币,按照目前中国电影市场的现状,属于中等规模投资影片。如果按照市场规律进行运作,本片的明星阵容绝无可能达到目前的规模。但由于《建国大业》是一部新中国60周年献礼片,同时又是中影集团董事长韩三平导演亲自主抓的重点项目,于是众多明星纷纷不计片酬义务出演,从而最后造就了这个几乎不可能被复制的市场奇迹。
倔犟萝卜》
《倔强萝卜》这部电影,其实可以叫做《疯狂的萝卜之倔强的石头》,基本上就是把《疯狂的石头》、《疯狂的赛车》的DVD,以及一堆电影学院学生作业,再加两盘高清DV带扔进搅拌器里搅合一顿之后出来的产物。
对于一部分观众来说,这种片子的确是可以让他们笑的。连贾君鹏都能让大家笑,萝卜为什么不能让大家笑?从这个角度来说,这个片子也算完成了自己的使命。只是,对于一些比较严肃的观众来说,他们未必会理解影片最后的结尾方式──在还没看到结尾之前,观众或许还会觉得本片马马虎虎;等他们看完这个结尾之后,马上就会觉得自己之前看的都是幻觉。
娱乐片也要有情怀,这一点都不错。但情怀和文艺腔是不一样的。《倔强的萝卜》在文艺腔上表现最明显的一点就是将“底层生活”奇观化、景观化……破败的大杂院只是一种起到奇观展示作用的景片,那种大杂院之中的生活和老萝卜、小萝卜以及片中任何一个人物的生活都毫无关联,也和故事的发展没有任何关系。
《花木兰》
《花木兰》对于那些看了多年中国式古装大片的观众来说,它是一部没有任何惊喜的电影。所有古装大片该有的元素它都有,而所有古装大片该有的缺点它也一样没拉。虽然有赵薇、陈坤这样的明星压阵,但本片还是难以掩盖平庸的气质。
这个故事最大的问题就是在具体的剧情上缺乏冲突,无论是人物关系还是故事情节,都毫无起伏……《花木兰》的整个故事一马平川,那些并不是冲着明星去的观众,恐怕连最基本的消费预期都难以满足……
而本片的整体制作水准实在是无法恭维。《花木兰》中粗糙的古代战争场面,对于反复经受过古装大片考验的观众来说,已经无法激发他们的好奇心。由于《2012》强大的市场压力,极大地压缩了国产电影的市场空间,导致本片最后票房以8000万左右收场,离片方早先预计的2亿票房相差甚远。不过相比同档期的其他国产电影来说,《花木兰》并不是最大的悲剧。
《熊猫大侠》
作为一部在故事风格和市场策略上都在明确沿袭《十全九美》的一部电影,试图以“加量不加价”的方式再次复制奇迹的《熊猫大侠》,最后终于在市场面前撞了南墙。此次投资翻番的《熊猫大侠》最后票房只有2000万人民币左右,和《十全九美》5500万的票房成绩相比, 证明了这种不思进取的电影在当下电影市场上的失败。
本片的故事就是《功夫大脚》+《快乐的熊猫》+《十全九美》,然后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再往后面加东西,无穷无尽。任何企图对本片认真的观众, 最后都会发现自己一拳打空,除了扭着自己的老腰外,别的什么都没有剩下。
《恋爱前规则》
本片的一句台词恰如其分地评价了本片:脱离实际,胡编乱造。
这基本上是一个日趋靠拢相声的小剧场话剧和电视情景喜剧的混合体,虽然是根据一部网络上很红的小说改编的,但唯一能让观众留下印象的细节,就是那些态度坚决姿态强硬的插入广告。
除此之外,这部电影只能用“乏味”来形容。对这样乏味的一部电影,也就没必要再浪费大家的时间了。
《火星没事》
之所以还在这里提及本片,是因为《火星没事》以其惊人的低劣进入了2009年度奇葩影片的候选行列。本片无论在创意还是剧情上,都和一部2007年的美国电影《火星的孩子》非常相似,但是最后却用敷衍了事的糟糕制作和不思进取的低劣剧本,彻底让这个本来还算精彩的故事创意变成了一朵山寨奇葩。而且最为悲剧的是,《火星没事》在2009年奇葩迭出的国产奇葩片行列中都属于最容易被人忽视的那种。
一个愤怒的观众看完本片后在网上留言,“火星没事,观众有事”。希望本片编剧和导演看到这句话后能深刻地意识到,地球很危险,赶紧回火星去吧。
《十月围城》
在2009年即将过去时,《十月围城》终于给2009年灰暗的华语电影一个光明的结尾。《十月围城》不是一部可以被称为“完美”的电影,但它也没有明显的缺陷,在每一个电影环节上,它都尽量做到了优秀,以至于本片可以被称为2009年最佳国产电影。
《十月围城》在电影制作的各个环节都达到了精致的水准,无论摄影、美术、音乐、服装还是导演手法,基本都挑不出什么大的毛病,任何环节都能给观众相当愉悦的感受。即使在受非议最大的叙事环节,就剧本的编剧手法和技巧而言,也是具有相当水准的。
《三枪拍案惊奇》
……本片最后变成了一个从国外引进零部件,国内组装完成的商品,贴了一堆很吓唬人的标签后,就心急火燎地大规模投放在市场上。
…… 但是东北“二人转”这种地域性很强的民间艺术形式,是否适合在电影银幕上被呈现,并在电影院里得到和剧场内同样的效果呢?作为一部电影,作为一部在贺岁档公映的电影,作为一部喜剧电影,《三枪》所做的这些商业元素的拼贴,是否真的适应当下电影观众的需求?
对于许多观众来说,当他们看到这样的电影之后,心中不可能没有失落。张艺谋作为中国最著名、最成功的电影导演,在拍了三十年电影后,获了两个金狮、一个金熊,电影作品被当作经典案例放在大学课堂里供一拨又一拨影视专业的学生分析、评论,奥运会开幕式由他总导演,六十周年大庆晚会又是总导演,整个国家最重要的庆典礼仪都由他来操作之后,张艺谋拍出了这样一部电影,恐怕不能埋怨观众太失望、太苛刻。
《风云2》
对于《风云2》这部电影,有一句网友的话恰如其分地反映出了一部分观众的感想: 风哥哥,云哥哥,你们不要再打了,我是多啦A梦还不行吗?
作为一部100分钟的电影,本片史无前例地在其中塞入了长达80分钟的打斗场面。为了在剩下的20分钟里交代一下剧情,本片用了200句惜字如金的简短对白完成了这个任务。(人才啊!)
《刺陵》
作为一部朱延平导演、周杰伦主演的电影,因为之前二人合作过《大灌篮》这部电影,作为一个参考标准,可能很多观众会对《刺陵》的水准有着明确的判断。对于周杰伦的粉丝来说,哪怕周杰伦在电影里什么都不干就那么站120分钟,都会有无数粉丝在银幕下尖叫;而对于稍微严肃一点的电影观众来说,《刺陵》则是一部愚蠢到了一个新高度的电影,完全是在植入广告的间隙见缝插针地放了一些不带情节的动作场面进去。
在2009年的内地电影市场里,我们惊讶地看到了许多已经彻底放弃电影叙事的中国电影。如此之多的中国电影,对观众的基本消费需求要么视若无睹,要么不屑一顾,只是麻木地堆砌着所谓的“大场面”和“卡司阵容”,并一厢情愿地认为观众看到了这些就能马上掏出口袋里的钱,并制造出一个又一个新的华语电影票房纪录出来。
《刺陵》只不过是这波抢钱浪潮中的又一个例子而已。“人傻、钱多、速来”已经成为内地电影市场在某些人心目中的一个写照,他们用一个又一个的劣质产品在内地市场上兴风作浪,并用这些所谓的票房成绩来证明自己的合理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