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创意安天

新酷睿梯度布局 英特尔谋定主流智能计算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1-19 12:3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上游厂商的前进步伐在一定程度上主导了整个产业的发展节奏,它靠自身的持续创新为整个生态系统的集成创新奠定基础,而因此有效激发出的创新热情,对于整个生态系统来说,就意味着全新的市场机会和真金白银。英特尔发布全新酷睿处理器就具备了这样的颠覆性效果,这是其五年来最大规模的一次产品升级。
  “今天合作伙伴的热情如此高涨,超出过去多少年的参与程度,说明业界对新酷睿这样的创新产品盼望已久。”杨叙在1月8日的新酷睿发布会上喜上眉梢。
  2009年,在中国市场的销售业绩成为英特尔全球业务最受瞩目的亮点,但这并不意味着身为英特尔中国掌门人的杨叙就可以过得轻松,“去年PC厂商都提意见说一整年没有革命性产品”。直到现在,这块大石头才从他心头搬走,“现场展示的来自十几家厂商的60多款新型台式机和笔记本电脑可不只是秀一下,明天卖场就会销售。”杨叙说,他正在着手安排人手参加合作伙伴密集的新品发布和卖场活动。
  互联网是背后最大推手
  英特尔此次发布的新一代酷睿i7/i5/i3处理器同时覆盖了桌面和移动端,最受人关注的两大特性无疑是革命性的Nehalem微架构带来的智能特性,以及受益于32nm制造工艺的高集成度。
  如果做一下简要回顾,不难看出,英特尔的表述语言其实也在变,从早期侧重性能,到关注能效,再到当前的智能实现高性能和节能并重,即智能计算,这些表述直接反映出在不同阶段,英特尔对其产品的优化设计点也在改变,而这些升级过程是与互联网成长以及消费者日趋个性细分的长尾趋势紧密相关的。
  为什么这么说呢?互联网是基于PC成长起来的,而英特尔正是PC的核心组件供应商,随着从单机时代转向互联网时代,英特尔很早就开始了自身转型,其技术研发和产品上市都伴随着互联网研究而不断向前延伸。明显的趋势是,互联网从固定连接向移动连接拓展,同时承载的富媒体内容也日渐增多,太多以前从未想象过的应用爆发出来,并且由互联网快速传播出去。从早期的文本交互,到现在的3D内容、视频播放、图形图像处理……终端对处理能力的需求呈激增态势。
  这样的变化从处理器的衡量标准上也可以看出来:日常办公的性能需求已被轻而易举地满足,消费者目前更关注相比往代产品,新电脑究竟能在视频、照片、游戏、高清播放、多任务处理等方面提升多大,同时在满足这些应用的性能需求时,又能否合理控制能耗,这无论是对台式机还是对笔记本电脑来说都尤为重要。
  被誉为“Nehalem之母”的芮妮·博卡 (Rani Borkar)对此给出的答案是“智能计算”,一切性能表现和能耗都依当时的任务负载而定。作为英特尔副总裁兼全球处理器研发项目总监,她领导的团队负责开发设计所有面向市场的IA-32处理器,此次在新酷睿中集成高清显卡,采用睿频加速等智能化设计,其设计目标也正是要胜任用户在不同互联网应用中的需求。
  把经典奔腾降至入门级
  新酷睿发布本身其实还意味着一次产品的品牌调整,这将给英特尔带来不小的考验。为此,英特尔采取了按部就班、环环相扣的策略。
  “我们十几年前的产品非常简单,频率越高越好,消费者容易选。当他们的需求越来越细分,我们也随之把产品细分为奔腾、赛扬再到后来的迅驰……可细分太多了,消费者选择时又开始迷惑了。”英特尔中国区市场与渠道部总经理张文翊说。为此,从一年半以前开始,英特尔启动了品牌分久必合的简化步伐,将客户端处理器逐步统一到酷睿品牌之下。
  在产品端,2008年年底,英特尔将酷睿i7桌面处理器率先引入Nehalem微架构,毫无争议地夺取了桌面处理器的制高点,并将这种优势保持至今。而后,英特尔开始将优势逐渐下移,2009年先下延到桌面i5、移动i7。这一次则更进一步,桌面和移动端i7、i5、i3齐发,分别面向顶级性能和主流计算,实现了新酷睿的梯度布局。
  全新布局后,英特尔本身的产品策略和市场推广重点必将随此发生变化。尽管杨叙表示,英特尔并没有计划把前一代酷睿2四核和酷睿2双核处理器撤下来,将这种过程归于自然的更新和过渡。但毫无疑问的是,具备智能特性的新酷睿具备更佳的用户体验、更亮的卖点,PC厂商当然有更大的意愿把全新酷睿推出去。因此,老产品从产量和销量上都将逐渐减少,被新一代酷睿慢慢取代。
  而从市场端来看,中国其实尚处于“奔腾主流时代”。新酷睿的取代作用显现后,经典的奔腾处理器将成为入门级产品。尽管广袤中国的需求多样,长尾效应显著,奔腾、赛扬类产品还将在一定时期内存在,但新陈代谢是大势所趋,我国走向“酷睿主流时代”已经有了可期的时间表。一个佐证是,2009年第四季度,英特尔单是酷睿i5的销量就超过了预期的酷睿i7与酷睿i5的销量总和。
  谁将在创新抢位中受益
  英特尔是典型的平台厂商,其产品高度依赖于整个生态系统的支持。此次新酷睿的问世,显然称得上众星捧月,在全球范围内快速齐聚了700多款基于新平台的创新产品。因为功耗、尺寸、性能等方面的新突破,很多轻薄型、游戏类等个性化创新设计也得以更好地实现。而另一个数据是,1/4以上中国用户拥有的PC已经超过了3年的生命周期,市场潜力巨大。
  新技术带来的洗牌机会稍纵即逝,想以此作为重要跳板的PC厂商势必要牢牢抓住。紧随新酷睿发布,联想、惠普、Acer、华硕、海尔、方正、同方、神舟等多家PC厂商都将快速铺货,第一时间将采用新模具、新设计、新科技的产品送向卖场。
  海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总裁高以成与记者交流时说:“并不是你想抢着首发就能首发,每次首发都是要经过PK的。”PC厂商自身也在关注用户调研,并不断提升创新和研发能力,以与平台厂商的创新相匹配。
  而从新机遇中获益的显然不只是设备制造商。更新换代的需求一旦被激发出来,一方面PC和笔记本电脑的销量提升立竿见影,同时版本更高、能力更强的应用软件也将因此拓宽销路。这样的情形出现,对于渠道商和ISV来说,不正是与PC厂商一样,迎来了寒冬里的又一春吗?
  芮妮·博卡答本报记者问
  记者:云计算是大势所趋,它将改变“云”和“端”的计算模式。这会不会逐渐影响英特尔继续推进客户端酷睿处理器更快、更强的技术战略?
  芮妮·博卡:云计算确实是大势所趋。对于客户端来讲,实际上应用是多种多样的。有些用途未必需要酷睿处理器,可能用凌动处理器实现起来就很好,但继续提升端计算的能力同样很重要。
  我们设计产品的要求是,在与云资源连接时,要能很地好利用云资源;在没有连接时,我们的客户端产品也要很好地满足用户的应用需求。新一代酷睿处理器就是非常好地满足了与云连接和非连接两种需求。我们要达到一种平衡,就是在连接和非连接情况下都要有平衡的解决方案,这样才能让人们在任何时候都可以做任何工作。
  记者:英特尔进行过多次微架构调整,多数为延续性,Nehelem则是一次革命性变化。展望下一代以及之后的微架构,英特尔会选择哪类技术路线,这是由什么决定的?
  芮妮·博卡:我们在设计产品时,一开始就是确定要达到的目的。我们先在企业内部以及同合作伙伴中展开讨论,包括软件设计、制造工艺等方面,发挥各自的想象力,列出能做到的事情清单,然后再把单子进行提炼,要点是能给客户带来最好的价值,而且能在合理时间内完成。当然,最终我们推出的产品必须是市场需要的,所以我们在定义新的微架构之前就要研究市场趋势,与客户面对面交流以挖掘需求。
  要达到我们设定的目标,有些是通过革命性技术完成的,有些是需要缓慢演进完成的,决定走哪种技术路线,是依照当时的目标而定的。我们现在依然有很多很多想法,希望在未来把这些想法变成现实。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创意安天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创意安天 ( 京ICP备09068574,ICP证100468号。 )

GMT+8, 2025-1-24 16:36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