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媒体报道,近日,沪上一家企业推出“5天失恋假”, 如果员工失恋了,就可以获得5天的假期来疗伤,让很多打工一族羡慕不已,被称为“幸福福利”。
企业主们开始认识到,幸福也是一种生产力。数十位社科专家、企业代表、人力资源专家等专题研讨“怎样让员工感到更幸福”的话题。
我们知道,婚恋的成与败,无论对一个人的生理还是心理影响都是至关重要的。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失恋的第一周,是一个人情绪最沮丧、最抑郁、最低迷也最难熬一段时间。在这段时间,人的心灵特别脆弱,情绪波动也大,如果不能得到及时的调整,失恋的煎熬加上职场的压力,是最容易让人失控和走极端的。“5天失恋假”,正好给了失恋员工一个情绪调整期,借这个假期,出去游玩一下,散散心,可以使身心得到静养、放松和缓解。
沪上这家企业推出的“幸福福利”,体现了用人单位与员工之间,已经开始从单纯的劳资管理向亲情关爱转变,劳方与资方已经已经成了相互体贴、关心的亲人和朋友。企业把员工当成了知己,员工自然是将心比心,“我爱我家”。
与沪上这家企业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很多用人单位把员工当成了包身工,鞭打快牛者有之,唯罚是上者有之,让员工“轻伤不下火线”带病坚持上班者有之。只知道让员工干活,对他们的心理情感、家庭生活、衣食住行、温饱冷暖不管不问。长此以往,使员工和企业间没有任何感情可言,劳与资成了两张皮。
据了解,上海市首个关于企业“幸福生产力”的评选已经在浦东启动。在启动会上,不少企业推出的“幸福福利”让人耳目一新:
一家动漫创意公司因员工大多从事软件设计、文案创作等工作,不少人得了颈椎病,公司请来专业按摩师,定期为员工按摩治疗,让员工带着轻松的身心投入工作;
一家餐饮公司为每位员工提供有机生日餐,当天由“寿星”创意烹制一道菜,如果创意够好,公司还会把这道菜投放市场,员工开心,企业获益,两全其美。
关心职工的“幸福福利”,是企业管理者人性的回归。
由“5天失恋假”引申开来,“5天离婚假”、女性“5天例假”、“3天买房假”、“1天搬迁假”、“半天生日假”、“1天办户口假”......这些能调动员工情绪,激发员工热情,提高工作效率的“幸福福利”,企业的管理者们其实是经常可以拿出来让自己的员工兴奋一把的。
如今,“幸福感指数”已经成了与GDP并驾齐驱的最重要的非经济因素,员工享有“幸福福利”的多少,成了考量员工对企业拥有忠诚度的高低,以及企业是否拥有竞争力的重要因素。
谁拥有了最幸福的员工,也就有了最具市场竞争力的资本。
连让员工休“失恋假”的勇气都没有的企业,是没有脸面谈竞争的。
转载自宾语的廉政空间(http://binyu.qzone.qq.com)。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