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创意安天

我们仨:做了一个万里长梦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1-13 14:3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294548270405.jpg
我们仨是不寻常的遇合。——题记


书是由一个万里长梦开始的,梦里有长长的古驿道,一间连一间的客栈,独自躺在船上的钱钟书,每天往返于客栈和船的作者,住了院的钱瑗,作者那些愈来愈沉重的梦……然而一梦醒来,只剩杨绛一人,家已不复是家,只是客栈了。

我们仨走失在了古驿道上。

已经太久没看书看到心悸流泪了。看《我们仨》的时候,原本是抱着一种“就读一下”的心态的,然而当我读到“古驿道上相失”那一节时,跟着作者的笔触,看着他们仨一步一步走向离别,仿佛自己也在面对着这样揪心的别离,眼眶不禁湿润。作者化身为梦,每晚都跑到医院去陪女儿,到了后来,女儿离她越来越远时,梦也越来越沉重,作者说好累。读到这里的时候,感觉好像那些沉重的梦就在我心头,不重,但很沉,教你无法忽视那浓烈的情感的存在,而那些文字明明是那般的无华朴实,却一字一句都敲打在我心头,顿生感动与不舍。

一开始不太懂:古驿道是什么?钱钟书躺着的船是什么?为何一直没开?那一间连一间的客栈又是什么地方?可是,即使是这样带着一堆疑惑阅读,却仍能够感觉自己在一片迷雾中不知不觉地就走进了他们仨的世界,于疑惑中和那些朴实的文字产生了共鸣。

作者化身为梦,每晚都飞到医院去陪病重的阿瑗,看着女儿独自躺在病床上忍受病痛的折磨,身为母亲的自己却连抚摸都给不了,只能像这样在每个深夜里以梦的姿态来探望。这样的苦痛和无奈,对一个母亲来说是多么残忍的折磨,我想不出该用怎样的言语来形容这样的痛楚,作者用简单的一句话让我泪流满面:我觉得我的心上给捅了一下,绽出一个血泡,像一只饱含热泪的眼睛。而到了后来,阿瑗的病越来越重了,作者的心上“连连地绽出一只又一只饱含热泪的眼睛”。梦越来越沉重,沉重得作者都不敢再做了,却又不敢不做,这样矛盾的心情,看似复杂,其实源自最为简单也最为伟大的母爱。

我读到后面这段“化身为梦”的时候,就像含着青橄榄,说不出的苦涩。阿瑗去世了,白发人送黑发人的痛苦我无法体会,而作者,用令人心碎的文字让我的心被一次又一次地撞击:我心上盖满了一只一只饱含热泪的眼睛,这时一齐流下泪来……胸中的热泪直往上涌,直涌到喉头,我使劲咽住,但是我使的劲儿太大,满腔热泪把胸口挣裂了。只听得噼嗒一声,地下石片上掉落下一堆血肉模糊的东西。迎面的寒风,直往我胸口的窟窿里灌。我痛不可忍,忙蹲下把那血肉模糊的东西揉成一团往胸口里塞;幸亏血很多,把滓杂污物都洗干净了……从未读过这样将“心痛”两个字描写得让人心碎的文字,没有华丽的词汇,没有呼天抢地的哀啕,只是些简单的词句,然而在作者的笔下会和后却组成了比悲伤还要更悲伤的文字,那种感觉就像是心被紧紧揪住,呼吸变得急促,泪腺失控,然后泪水涌上流下,在脸上造出“江河湖海”。

送走了阿瑗,再无力化身为梦,作者“内脏受伤,四肢也乏力”,每天一脚一脚在驿道上走,走到船上与钱钟书相会。钱钟书此时已如将燃尽的蜡烛,烛光微弱,于作者来说,这样每天的相会,是一场拉长的离别,当杨柳变成嫩绿的长条,又渐渐黄落,变成光秃秃的寒柳时,载着钟书的船终究还是载着他远去了,作者再次经历心碎,只是这一次,真的只剩她一人了……

这世上,再也找不到他们了,从此只剩她一个人思念着曾经的仨人时光,以企盼能在重温的回忆中与他们再聚聚。

全书分三部分:我们俩老了,我们仨失散了,我一个人思念我们仨。读完前面两部分让我感觉犹如经历了一场似是漫长却又来得措手不及的生死别离般疲惫难过,好在,接下来的回忆中美好与幸福占据主角位置,被揪紧的心在作者似谈天般娓娓道来的文字里慢慢放松,呼吸亦恢复正常,眼泪蒸发,笑容取代。这便是作者的文字的魅力,影响着读者的悲喜。

人在回忆时会习惯性地只拾取其中美好的部分,然后一块一块拼成一幅令人心情愉悦的图画。作者也不例外,即便那些部分多数只是生活的琐碎,然而拼连起来却是一幅温馨而舒服的“仨人行”图。我们心心念念所追求的快乐幸福,其实就隐藏在生活的细节里,看似细小却真实,再怎样放大也不会失真。

娓娓道来的文字里,我看到了一个小孩子一样的钱钟书,看到了充满才情的在家里扮演着大人角色的钱瑗,看到了一个像钱瑗的妹妹一样的、简单的杨绛,心生羡慕。

思念的旅程从作者与丈夫留学牛津开始,那是一段两个人一起努力、共同朝着一个方向前进的时光,简单、充实,全然没有杂质,有的只是对知识最为赤诚的追求,我认为他们才是真正的求知者。

后来孩子来报到了,杨绛生完孩子后因为事故仍然住在产院,钱钟书一个人住在家里,然后是令人忍俊不禁的一段:每次去产院,钱钟书总是苦着脸“自首”自己“做坏事了”,比如说他打翻了墨水瓶把房东家的桌布染了,比如说把台灯砸了,比如说把门轴弄坏了……呵,原来钱钟书在生活上只是个三岁孩童。杨绛呢,她像妈妈一样安抚着:不要紧,我会洗;不要紧,我会修,甚至钱钟书颧骨上生了一个疔,她也能安慰说:“不要紧,我会给你治。”果真就治好了。这种相处模式,不太像是夫妻,倒像是母子了,呵呵,很有趣的俩人呢。

多数人印象里的钱钟书是一个很狂却又很幽默的人,在杨绛的笔下,钱钟书是一个很可爱的人,尤其是和女儿在一起时,简直就是老顽童,那些细节总是能让人心情愉快。

一家仨人回国后,生活并不能称得上一帆风顺,事实上,“一帆风顺”在那样的年代里只是一个美好的梦罢了。经历了上海沦陷,经历了工作上的一系列风波,经历了解放后的“三反”,然后是“肃反”“反胡风”……一个又一个的运动像不断空投而下的炸弹轰炸着知识分子们,再之后是中国知识界的一场大灾难——文革,钱钟书一家都不可避免的遭到了袭击。读“文革”是另一种折磨,知识和法制在那场十分莫名其妙的运动中遭到了完全的藐视,知识分子的尊严遭到了残酷的践踏,以 “文化”之名行野蛮之事,四十几年过去,读到这段历史依然心有戚戚焉。

这一生的坎坷总在逼着他们屈服,所幸,仨人用他们特有的智慧让幸福始终相伴。书的结尾,作者感慨万千:人间没有永远,当有了一个可以安顿的地方之时,老病却相催。先是白发人送黑发人,然后是枕边人离去,留杨绛一个人在这世间思念着属于他们仨的时光。忆起高中时看报纸,钱钟书百年诞辰,杨绛重回三里河旧居,一个人坐在旧居前的台阶上,神态安详,充满怀念。如今读完《我们仨》,才明白那安详的神态之下翻涌着多么深的思念。

合上书本,感觉像走了一段长长的路,从一九三五年七月的牛津走到了一九九八年岁末的三里河,人生果真如万里长梦呵!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创意安天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创意安天 ( 京ICP备09068574,ICP证100468号。 )

GMT+8, 2024-11-24 03:12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