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2009年中国电影市场的空前膨胀感触最深的,不是坐在影院里吃着爆米花情绪复杂的观众,也不是风里来雨里去的产品创作人员,而是直接面对消费者的院线营销者。那些每在节假日的影院里排起的观众长龙,既不口味挑剔,也不抱怨票价高低,脸上只有想看电影的焦急。这样的观众,让院线院线营销者们乐开了花。
不过与此同时,他们也是中国电影工业体系内嗅觉最为灵敏的一众,他们能看到这个盛景之下存在的细微裂痕。尽管他们信心百倍,可这个产业里的一些怪现象,也让他们心怀忐忑。
对于即将过去的2009年,院线老板们的整体感受,我们用本次专访中上海联合院线老总吴鹤沪先生的一句话做结,可能最为合适,那就是——“幸福的烦恼”。
作品多、影院多造成市场蓬勃
把今年定为“元年”也有一定道理,因为去年确实是受到一些特殊情况的影响,去年的年初有冰雪灾害,年终有奥运,年末有金融危机,这些事件都在相对的时间段对电影市场产生了不利影响。今年就没有这些因素的影响。
网易娱乐:我们称今年为是中国电影的盛世元年,您觉得这个说法靠谱吗?
吴鹤沪:这个该怎么说(笑)……你们是玩这种文字游戏的,我们是搞市场的,你们说是就是。今年真的是比往年要好,但话又说回来,最近几年哪年不是一年比一年好呢?今年主要是反映在影片更多,票房更高。还有就是反映在院线上——影院越来越多,而且放映环境越来越好。这两方面的进步造成了今年整个电影市场的蓬勃。
其实这种蓬勃也不是今年特有的,去年前年都是这样。我觉得你去年写文章说“中国电影盛世”,我想也可以(笑),而且说不定明年会比今年发展更大,这只是一个时间段,而不是定论。
但如果你把今年定为“元年”也有一定道理,因为去年确实是受到一些特殊情况的影响,去年的年初有冰雪灾害,年终有奥运,年末有金融危机,这些事件都在相对的时间段对电影市场产生了不利影响。今年就没有这些因素的影响,我们之前曾经很担心“甲流”会造成影响,但结果它的影响并没有像“非典”那样严重。尽管有一些学校让学生少去电影院,但总体上还没有影响到电影市场。年初时有金融危机,但最严重的时候可能也是我们电影业最飘红的时候(笑)。今年的前12个月和去年同期相比,只有两个月下降了3%左右,剩下的十个月都是不同幅度的增长,而且增长幅度都非常大,平均是40%到50%,多的100%都有。
网易娱乐:在您看来,2009年中国电影市场有没有一些比较鲜明的特点?
吴鹤沪:肯定有,但你一下子问我我还说不出来(笑)。不过我有很强烈的感受,对于我们操作市场的人来说,有一句话叫“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如果我自认为“巧妇”的话,我今年做饭的难度就不大了,或者难度较往年减少了。因为片源增加了,米多了,我们就可以做稀饭、干饭,甚至爆米花。
影片多了,也给我们增加了一些难度。最近我们的一些院线经理影院经理,都处在一种“幸福的烦恼”之中——我的厅太少了,我的厅太小了,《三枪》、《十月围城》……如果还有几个厅的话,我们一定能赚更多。都是处在这种状况(笑)。
网易娱乐:下降的这两个月是哪两个月?
吴鹤沪:应该是春节过后的2月到3月。因为09年1月份是春节,票房非常高,比同期增长差不多200%。但2月份就是春节后,大家都上班了;3月份也没有什么节日,所以相对就是比较淡的档期。
不希望营销手段控制影片票房
我们不希望这种(《气喘吁吁》)营销手段成为好的案例,这样会造成不良影响,观众会认为钱花得越多电影越差,就像"狼来了"一样,最终会失去观众的信任。我们希望有更多质量很好的,艺术价值和票房成比例的片子进来。
网易娱乐:在这种盛景之下,您觉得有没有一些隐患的东西?
吴鹤沪:隐患的东西当然有,但这种事情很难说,也说不清楚,用一句通俗的话说,就是“年年难过年年过,年年过得还不错”(笑),前几年也每年都有点提心吊胆,感觉似乎有点忧患的东西,但实际上每年都在提升。以前200多部影片,现在400多部影片,烂片虽然也多了,但好片肯定也多了,所以选择的余地就大了。但加上最近电影院的建设投资很大,更提升了票房的保证。
对此我常常讲,第一是影院的增加能让想看电影的人看到电影,这是绝对增长电影因素;第二是影院和影片的增多,让那些原有不是经常看电影的人,养成了看电影的习惯;第三、片子的增多,让那些有看电影习惯的人有机会看到更多更好的电影。
网易娱乐:出去票房因素,您个人觉得今年华语电影的整体质量怎么样?
吴鹤沪:要是领导会说话,肯定会说很好啊,繁荣啊,每年都是如此啊(笑),我还可以预见,明年比今年还好呢!这样说也没有什么漏洞,是吧(笑)。
网易娱乐:之所以问您这个问题,是因为今年有一些片子并非本身质量提升赢得票房,而是明星效应起了很夸张的作用。比如《气喘吁吁》。
吴鹤沪:这个很正常,比如《十全九美》的艺术质量和票房因素不成比例。《气喘吁吁》是另一方面的成功,它是一个最烂的片,连制片人、投资方都觉得它很烂。但它的营销比较成功,比如开始不让任何人看……他们的制片人最初看了都说太烂了,烂到这个地步,有没有救啊?(笑)然后他们就开始讨论怎么营销这部电影,最后讨论出了一个不错的方子,最终不但没赔钱,还赚到钱了。
网易娱乐:您对于这种聪明的营销方式怎么看?
吴鹤沪:我们是不希望这种营销手段成为好的案例,这样会造成不良影响,观众会认为钱花得越多电影越差,就像“狼来了”一样,最终会失去观众的信任。我们希望有更多质量很好的,艺术价值和票房成比例的片子进来。
网易娱乐:因为今年的电影实在太多了,似乎都赚钱。作为院线老板,你是否知道今年有很赔钱的电影?
吴鹤沪:这个我们真的不知道。因为我们作为院线方面,很难知道这部电影投资是多少(笑)。你看有些电影是过亿了,但它的成本也是过亿的,肯定不挣钱,还要赔好多;有些票房不高,但成本很低,这个很难说。同样,最赚钱的我们也不知道,因为票房最高的不一定是最赚钱的,这里有性价比的问题,高票房的只是赚钱的机率多一点。你像《建国大业》,虽然我们知道它的票房是多少,但它真正的投资是多少我们不知道,因为一部电影还要涉及到它的一些衍生产品、电视播放啊,以及一些后期的效应效益。
但你可以仔细观察,总赔钱的电影公司,它投资的频率就不会那么高,甚至会退出;总挣钱的电影公司就会不断的投入,不断拍,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笑)。
《三枪》和《十月围城》的对碰是两片对市场的占有
并不是两部影片的对撞,而是两部影片对影院市场的占有,反应在影院的排片次数上的打仗。这个如今已经不可能有哪个个人能做出调节,必须需要市场来调节,市场是一只无形的手,它自己会来掌控这些片子的最终成绩。
网易娱乐:张艺谋的《三枪》和人人电影的《十月围城》正面对撞,以往张艺谋的电影可以在院线上占很大优势,可今年面对《十月围城》就不那么轻松了。您怎么看?
吴鹤沪:这个冲突是不可避免的。因为并不是两部影片的对撞,而是两部影片对影院市场的占有,反应在影院的排片次数上的打仗。这个如今已经不可能有哪个个人能做出调节,必须需要市场来调节,市场是一只无形的手,它自己会来掌控这些片子的最终成绩。
其实任何同期的电影之间都会造成冲击,每一部影片每天都要占据一个厅,只是冲击力大小而已。不仅仅是《十月围城》,《十月围城》之后还有其它很多影片。所以我们聊这个问题时都要“瞻前顾后看左右”,这是影片对市场的争夺,自然会造成影片对市场的分流,最终导致对观众的分流,当然也会造成票房的分流。
网易娱乐:《阿凡达》马上要上映了,中国的影院有没有为此改建很多3D厅?
吴鹤沪:有。但需要明白的是,并不是改建放映厅,而是改建放映设备,普通厅只要在原有的两套设备上,加不到20万的设备,就可以放映3D电影了。这造成了在最近的时间内,3D设备在国内供不应求,大部分院线都要赶在《阿凡达》上映之前把这些设备装上去。很简单的,一两个小时就可以搞定。这对整个院线来说是有很大的进步,我们当初有22块银幕可以放3D电影,现在就有60多块可以放了。 |
|